返回

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 (第2/3页)

不然我也找不到地方。”

    苏建国点点头,对王有德说

    “按特等参的收购价走,今年县里的标准是……”

    他翻了下桌上的文件

    “一百二十元。另外,给咱们小河村生产队记一百个工分。”

    王有德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连声道谢。

    一百二十元!在1970年,这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小半年不吃不喝的收入了,绝对是一笔巨款。

    然而,李长青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价格,比起这株参在黑市上的真正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记得前世模糊的信息,这样品相的野山参,在南方某些渠道,价格能翻上十倍甚至更多。

    但此刻,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

    “谢谢苏主任!这笔钱和工分,可真是解了咱们生产队的燃眉之急!”

    手续办得非常快,钱和工分条子都交给了王有德。

    临出门前,苏建国像是随口问了一句

    “长青同志以后有啥打算?还继续跑山?”

    李长青心念电转,知道这是留下印象的好机会,恭敬地回答

    “苏主任,跑山是咱山里人的本分。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咱长白山这些好东西,让更多人知道,也能给集体多创造点价值,不辜负您的关心。”

    苏建国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端起搪瓷缸子吹了吹气。

    从供销社出来,王有德揣着巨款,心满意足地去公社革委会办其他事,嘱咐他们晌午在公社门口的老李头馄饨摊集合。

    赵大山看着王有德走远,掏出烟袋锅点上,嘬了一口,低声说

    “长青,这价……压得狠了点。”

    李长青笑了笑,低声道

    “山叔,第一步,稳当最重要。搭上苏主任这条线,以后才好说话。”

    他目光投向公社大院旁边那条僻静的小巷,那里人影绰绰,有些不同寻常的动静。

    “山叔,您先去摊上歇歇脚,喝碗热汤暖暖身子,我随便转转,认认路,一会儿就回来。”

    赵大山人老成精,立刻明白他想去探探“自由市场”,眉头微皱,低声叮嘱

    “那你小心点,公社也有市管会的人巡逻,抓着了就是投机倒把,麻烦可不小。”

    “放心,山叔,我心里有数,就看看。”

    李长青点点头,拉了拉旧棉帽的帽檐,缩着脖子,混入了街上稀疏的人流。

    那条小巷子果然别有洞天。

    虽然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摆摊,但墙角边、屋檐下,三三两两的人或蹲或站,低声交谈,眼神警惕,手里飞快地传递着东西。

    有拿鸡蛋、山鸡换粮票、工业券的,有拎着自家织的土布换盐换煤油的,也有揣着用布包好的药材、皮子寻找买主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

    李长青不动声色地慢慢踱步观察着,他的目光很快被一个穿着打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罩衣的中年妇女吸引。

    她面前放着一个盖着布的背篓,正跟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低声讨价还价,隐约听到榛蘑、松子的字眼。

    那妇女约莫四十岁年纪,眉眼精明,颧骨略高,嘴唇薄,说话语速飞快,却带着一股子爽利劲,不像一般农村妇女那么怯生。

    等那干部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