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黑市探路,巧遇“山狐狸 (第3/3页)
样的人走后,李长青凑了过去,低声问
“大姐,这榛蘑咋卖的?”
妇女抬起头,迅速打量了他一下,见是个半大小子,虽然穿着破旧,但眼神清亮沉稳,不像瞎打听的,便利索地说
“自家在阳坡口采的,已经晒干了,五分钱一把。松子是一毛五一斤,都是新货。”
李长青心里快速盘算,这价比供销社收购价高,但比供销社零售价和黑市正常价低,属于二道贩子的收价。
“大姐,您这货成色不错,要是量再大点,品相都像这样的,比如有个十斤二十斤的,啥价能谈?”
妇女眼睛一亮,又仔细看了看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哟,小兄弟,口气不小啊。你要得了那么多?啥品相的都要?”
“品相好的,像您篓子里这样的,我可以稍微比市价高一点收。关键是货要稳,渠道要靠谱。”
李长青压着声音,尽量让自己显得老成些。
妇女笑了,露出略显参差的牙齿,却显得很真诚
“行啊,没看出来,小兄弟是个有路子的,叫我赵姐就成。这一片,谁不知道我赵月梅的货最实在,不坑人。”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你要真有量,价格好说。不过……这地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得找个稳妥的地儿交接。”
赵月梅!果然是她!
李长青心中一震,前世记忆碎片里,这个被称作“山狐狸”的寡妇,是早期安图县一带黑市上山货流通的关键人物,为人精明又讲义气,路子野,后来也曾是他重要的合作伙伴。
“赵姐,我叫李长青,小河村的。”
李长青也报上名号
“货,以后肯定有,但头一回打交道,得先看看您的诚意和路子稳不稳。”
赵月梅也是个爽快人,二话不说,从背篓里拿出两把品相最好的榛蘑,又抓了一大把松子,用旧报纸飞快地包好塞给李长青
“小兄弟,先拿去尝尝鲜。觉得好,下个逢集(指公社赶集日)还在这儿,或者往南头老槐树底下瞅瞅,到时有啥好货,也别忘了你赵姐。”
两人正说着,巷子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呵斥
“都别动!市管会的!”
人群顿时像炸了窝的马蜂,四散奔逃。
赵月梅反应极快,一把将背篓盖上背起,对李长青快速说了句
“风紧,扯呼!”
自己则像条滑溜的泥鳅,矮身钻进旁边一条堆满杂物的窄岔路,瞬间就没了影。
李长青也心头一紧,立刻混入慌乱的人群,借着地形掩护,快步离开了巷子,心跳有些快,但更多是兴奋和一种久违的刺激感。
这第一次黑市探路,虽然惊险,却意外顺利的找到了关键人物赵月梅,还拿到了样品。
回到馄饨摊,赵大山正端着粗瓷碗喝汤,见他回来,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
李长青微微点头,坐下也要了一碗馄饨,清汤寡水的飘着几点油花和葱花,但热腾腾的喝下去,一股暖流从喉咙一直滑到胃里,浑身都舒坦了些。
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而且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李长青心里盘算着,这一百二十元集体财产是基石,而怎么从周扒皮那里借来钱,才是他真正启动山货贸易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