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9章 不装了,苏泽出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9章 不装了,苏泽出手 (第3/3页)

绩的官员一致,他们更想要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来。

    房山县令是进士出身,又是当朝阁老张居正的门生,如今张阁老执掌户部,盯着顺天府的商税,那房山县令自然要为恩师做出点成绩来,为自己在派系内部提升分量。

    而张明远这些新吏也和县令的目标一致,这次来顺天府打探消息,也顺道问问张纯赚钱的法子。

    张纯是《乐府新报》的采访使,也是能经常见到那位苏翰林的,大概也能沾点财气?

    不过张纯还真的考虑过这些事情,他说道:

    “就靠着行商坐商抽税,靠着这点商税要在顺天府脱颖而出,你们房山县怕是很难做到。”

    张明远有些低落,他朝中无人,分不到顺天府更好的县,比起那些直接分进顺天府的同年们,更是落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是张纯又说道:

    “房山县要做出成绩来,光靠这些是不行的,要兴产殖业。”

    “兴产殖业?”

    张纯点头说道:

    “这是我听苏翰林和罗翰林谈过的事情。”

    听到苏翰林三个字,张明远立刻精神起来,而另一位罗翰林,肯定就是《乐府新报》当今主编,隆庆二年的状元罗万化了。

    这两位的谈话,定然是非常重要的消息。

    张纯继续说道:

    “商者,可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大同商人富吧?可有江南的商人富?”

    张明远立刻摇头。

    晋商虽然富裕,但是和江南的商人还是没法比的。

    张纯说道:

    “最重要的还是兴产殖业上,你们房山县又不是什么交通要冲,就是把坐商行商都收足了,能有京师一个城门收得多?”

    “所以还是要兴办产业,开办工坊。”

    张明远听完如同醍醐灌顶,他继续追问道:

    “那依大郎来看,我们房山县应该开什么工坊?”

    张纯说道:

    “按照苏翰林的说法,那就要因地制宜了。”

    “因地制宜?”

    张纯说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兴产殖业其实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们房山县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产业吗?”

    张明远想了想说道:

    “我们房山有炭窑,还有铁矿。”

    张纯摇头说道:“京师是物资云集之地,煤铁都卖不上价格。”

    张明远遗憾的点头,他又说道:

    “我们房山还有琉璃厂,紫禁城的龙吻板瓦,可都是我们房山官窑所产的!”

    张纯摇头说道:

    “今上不好兴造宫殿,这些琉璃也卖不出去的。”

    “等等,琉璃!”

    张明远疑惑的看着张纯,只听到张纯说道:

    “我听苏翰林说过,其实琉璃和西方的玻璃,都是同样的东西,只是烧制工艺不同。“

    “你们房山既然有烧制琉璃的官窑,试试烧制玻璃?”

    “自从苏翰林在报纸上刊登了玻璃制法,东宫店铺的玻璃一直供不应求,官署民居可都想要将窗纸换成玻璃。”

    听到这里,张明远连忙记下来。

    如果真的可行,房山能产出玻璃,那今年商税的指标就肯定能完成了!

    等张明远离开,张纯放弃了怠惰的想法,赶回国子监内读书。

    自己能赶上这么好的条件,得到沈鲤和苏泽的指导,更是应该好好读书早日考上进士。

    张纯眼看着京师的飞速变化,读了不少史书的他也明白,这样的大变革时代,也是实现个人飞跃的黄金时代。

    正如投身这个大时代的同乡张明远那样,如今这个时代处处都是机遇,只要肯干就有出头的机会。

    张纯告诫自己要好好读书,早日考上进士。

    ——

    就在京师百姓为了新递补阁臣的人选下重注的时候,五门巡城御史带着巡捕营端掉好几个地下赌场,可依然屡禁不止。

    通政司杨思忠看到了属下送来的苏泽奏疏。

    《请设总理漕河专务大臣疏》?

    翻看之后,杨思忠脸色骤变。

    好家伙,你苏泽不装了是吧?直接干预阁臣人选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