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2/3页)
监内独立出去,形成独立的军校。
最早的军校都是只招贵族生员的,这也是正常的,在历史大部分时间,军官都是一种贵族专属职业。
苏泽也不准备跨过这一步,大明这么大,这么多卫所,不也出了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名将?
况且没有一个名将是在军校读书读出来的,都是在战场上血海淘金出来的。
军校的职责,就是用规范化的军事教育,培养合格的军官就行了。
而近代军官,无论他们出身是什么,他们天然就是进步团体。
甚至别说是近代了,在苏泽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军官团体都算是一些小国中少有的进步势力了。
所以无论兵部怎么反对,苏泽都要将这个武监建起来!——
腊月二十一日。
“号外号外!定国公请罪!兵部再上疏弹劾!”
“京师糖价大涨!蔗糖期货指数大涨!”
报童的叫卖刚刚响起,街边的茶馆中就传来喊声,报童忙不迭的走进茶馆。
喊话的是靠窗的一桌客人,为首的是一位身穿黑色绸缎长衫的中年人,在绸缎长衫外套着夹绒的皮袄。
报童出没于京师的大街小巷,自有一套看人的方法,这中年人一脸的富贵气,一定是出手阔绰的豪客。
但是同桌的人打扮却十分的简朴。
对面的中年人身穿靛蓝色的棉袄,这种颜色出自天然染料菘蓝,好处是价格便宜,坏处是穿久了会掉色。
这个中年人身上的棉袄已经掉色了,这副打扮就是京师最典型的穷秀才。
桌上第三位是个年轻人,报童看到了年轻人的官靴,知道这肯定是一名官宦人家子弟。
一商,一官,一民?
报童很少见到这样的组合,但是他还是向席间最年长,也就是身穿黑色绸缎的中年人问道:
“客官,您要哪份报纸?”
最年轻的官宦人家读书人先开口说道:
“京师的报纸你都有吗?”
报童自豪的说道:
“诸位客官,小的身上只有四大报,但是你们要别的报纸,小的也能搞来!”
三人都笑了起来,最年长那个身穿黑色绸缎的中年人开口道:
“四大报是哪四大报?”
报童立刻说道:
“当然是《乐府新报》,《新乐府报》,《新君子报》和《商报》了!”
报童念出四份报纸,三人表情各异。
最高兴的还是这开口的中年富商,他又问道:
“哪份报纸卖的最好?”
果然是外地的。
报童心中吐槽,如果是京师本地人,怎么可能问这样的蠢问题。
不过报童还是满脸堆笑说道:
“当然是《乐府新报》了。”
说完之后,三人脸上都浮现不同的表情,中年富商又说道:“剩下三份呢?”
报童摇头说道:“都差不多吧,这就要看报纸的内容了。”
“内容?”
报童说道:
“是啊,如果报纸上有火爆的新闻,我们报童卖报就会吆喝,那报纸的销量就好,如果这一期报纸没什么有意思的文章,那销量自然就差了。”
中年富商问道:
“那今天呢?”
三人拉着自己问东问西,如果不是看在三人气质非凡,报童早就离开了。
也许是看到报童不耐烦,中年富商从口袋里掏出四枚黄铜币,“四种报纸都来一份吧。”
报童有了收益,脸上的不耐烦一扫而空,他推回一枚黄铜币说道:
“客官,今日《乐府新报》休刊,所以只有三大报。”
说完报童开始说道:
“今日卖的最好自然是商报了,年关将至,这商品行情涨跌,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报童将一份《商报》递上来说道:
“而且今日的商报,可是刊有发财的仙法!”
中年商人立刻问道:
“发财的仙法?”
报童立刻说道:“是啊!这报纸上都写了,大同范氏在京师的商号,一个月前,在大宗粮食交易市场买了十单蔗糖的单,约定就是年前交付。”
“年关将近,今年京师百姓的手头宽裕,都想要买点糖回去过年。”
“蔗糖大涨,范氏商号直接就这十单蔗糖买单卖出去,凭空得了一倍利!”
这时候,那个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范氏商号就卖的买单?没有卖糖?”
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