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3/3页)

童摸着头说道:

    “听说就是买单,薄薄的一张单子,就翻了一倍利!”

    “不过我也不懂什么叫做买单,就知道范氏商号大赚一笔,说是腊八要在商号前施粥千份呢!”

    报童说的绘声绘色,茶馆其他客人听完纷纷喊道:

    “来一份《商报》!”

    “我也要一份!”

    报童立刻喊道:

    “好嘞!”

    等到报童将报篓里的商报都卖出去,那个中年富商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年轻官宦子弟问道:

    “今日卖的次好的,是哪份报纸?”

    报童半天才明白什么叫做次好,果然读书人都是文绉绉的,他说道:

    “自然是《新君子报》了!”

    “为何?”

    “《新君子报》在民间叫第二官报,它是除了《乐府新报》外时政报道最多的,甚至它还经常有一些《乐府新报》没有的独家消息!”

    “这次兵部弹劾定国公,定国公上书请罪的消息,就是《新君子报》率先刊登的。”

    “事关苏翰林,这自然是京师年前最大的朝廷新闻了。”

    听到苏翰林三个字,在场三个人都有了微妙的表情变化。

    而说到“苏翰林”三个字,报童满脸的崇敬。

    还是这个官宦子弟问道:

    “报纸上有事关苏翰林的新闻,就能卖得好吗?”

    报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

    “这个自然,朝廷哪件大事没有苏翰林?”

    这个回答无法反驳,场面一度安静了下来。

    就在报童准备离开的时候,身穿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你识字?”

    报童骄傲的点头,这下子另外两人有些惊讶了。

    这报童可能小时候营养不太好,细胳膊细腿的,但是大概也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背着报篓,身上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

    报童说道:

    “亏着苏翰林的功德,我在《乐府新报》上了夜校,有专门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夜校?”

    “是啊,就是西城的一家荒废的养济院,听说是苏翰林从顺天府要来的。每天晚上卖完报,就有报馆雇的先生教我们识字。”

    “有时候还能遇到苏翰林和罗翰林亲自上课!”

    三人面面相觑,那个官宦子弟的年轻人羞愧的说道:

    “苏翰林这样的身份,还能亲自教书育人,吾不如也。”

    但是那个掉色棉袄的中年人却皱眉,他曾经在家乡办过免费族学,但是族中子弟很多都是来几次就不来了。

    一来是上学耽误时间,乡里的孩子早早就要帮家里干活了。

    二是读书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如果父母不重视,不从小逼着读书,普通农家子弟是很难坚持的。

    京师的报童,基本上都是孤儿,看到这报童的谈吐,显然是上了很久学的样子。

    他问道:“白天卖报,晚上上学,不辛苦吗?”

    报童说道:

    “苦,当然苦了。”

    “既然苦,为什么还要上?”

    报童瞥了一眼对方说道:

    “因为街上的报童都知道,识字的报童要比不识字的能多卖很多报纸。”

    “识字以后,我就会把报纸上的要闻编成号子,总能引人来买。最厉害的还是我的一个同学,他小时候上过蒙学,他能把报纸上的新闻编成打油诗,他的报纸每次都卖的最好!”

    报童说道:“苏翰林说过,不读书,卖报都卖不过别人。想要过得好,就要读书识字!”

    三人脸色各异,等报童离开茶馆后,他并不知道,这桌上三人,都可以算他的衣食父母。

    中年富商叹道:

    “卖报小儿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中年富商是《商报》的主编范宽,掉色棉袄是《新乐府报》主编何心隐,而那个官宦人家的读书人,则是《新君子报》现在的东家,前任辅臣陈以勤的儿子陈于陛,他和苏泽是同年的进士,但是因为考中进士的时候父亲是阁老,所以没有参加庶吉士的馆选,也没有观政选官。

    报童走后,范宽说道:

    “苏子霖太急了,马上要过年了,陛下和阁老们都不想多事。在这个时候推动武监,怕是失算了,吵着吵着这事就要黄了。”

    陈于陛也点头赞同。

    但是何心隐却说道:

    “两位可有兴趣打赌?我倒是觉得这事苏子霖能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