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黄金台 (第3/3页)
黑陶土。
但凡他们能找到的泥土,辽东各地的铁官都试过了。
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就是这点好,可以让里面的人不受干扰的做事。
结果耐火砖没有搞出来,却误打误撞摸索出了批量生产青砖的办法。
按照辽东铁官摸索出的新式砖窑,同样的时间每窑青砖产量几乎暴涨十倍。
去年当辽中刺史氏仪向魏哲禀报时,他顿时惊喜莫名。
因为魏哲从头到尾都没有插手,这完全是辽东媒铁体系自主研发出来的成果……即便是个意外。
这足以证明华夏的古代文明,是具有足够的创造力与开拓精神的!
于是魏哲当即下令辽州五郡继续扩大煤矿产量,以供应新出现的大量砖窑。
为此他还特地下令在辽东设立窑官,与铁官、盐官、煤官并列,统筹调度,一体管理。
至于这第一批诞生的青砖,则被辽州通过海船运往蓟县,然后沿着内河一路南下,从幽州进入冀州,抵达邺城。
而魏哲在收到了这份大礼之后并没有用它们来建造府邸,而是下令营缮司在邺城北郊,漳水以南的石山下建造知行书院。
为了妥善保存洛阳藏书,书院之中抛弃了传统的榫卯木构,能用砖石的皆用砖石,通体下来也就只有屋顶、门窗才是木质。
也就是如今青砖产量暴涨,不然知行书院这待遇也就只有皇宫、皇陵能比。
然而张松、王粲、庞统等人却不知内情,还以为青砖如过去那么珍贵。
故此当他们进入书院之中,放眼望去皆是砖包墙时,心中那叫一个心疼。
张松甚至连连感慨,直呼太过豪奢。
在他看来,魏公再如何敬贤重士,也不用如此浪费。
与其在起居之物上这么豪奢,还不如扩大规模多招收一些士子。
然而吐槽归吐槽,魏哲重视文教的态度还是让三人心悦诚服!
“昔日燕昭王在蓟城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人,想必也不过如此了。”行走在书院之中,看着身边往来的儒生士子,庞统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魏公当真有古人之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