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46章:党人的传统艺能 (第1/3页)
清晨的薄雾之中,青石板路两侧的古柏投下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溪水潺潺的声音,然而早起的士子早已经在溪边早练了,所练习的正是大魏第一套广播体操。
“他们在干什么?”
看着草地上那一个个怪模怪样的士子,庞统忍不住愁眉。
张松见之也忍不住连连摇头:“这……当真是有辱斯文!”
奈何王粲已经彻底被《知行录》洗脑了,即便对眼前的情况同样不解也依旧坚定的认为这其中必然另有奥妙。
见一旁古松下有名身穿月白色深衣,腰悬青玉的俊朗少年貌似已经完成了。
王粲当即步履从容的走了过去,客气的攀谈起来。
不想一听王粲的自我介绍,那少年立刻面露惊讶之色。
“琅琊诸葛亮,见过王君!”
“久仰足下高名,今日得见,幸甚!
王粲闻言颇为诧异:“哦?阁下竟也听说过某吗?”
不是王粲妄自菲薄,而是当前战乱频频,消息往来实在不便。
除非是像魏哲这样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天下的大人物,否则寻常士人基本只能得知本州,乃至于本郡的消息。
王粲在荆州虽是风云人物,但是出了荆州之后就没几人知晓了。
豫、兖两州的士人也都乐于谈论邺城的消息,对荆州的动静却不怎么关心。
见王粲如此说,诸葛亮笑着解释道:
“王君的《儒吏论》《太平论》《务本论》在书院中早已传开,吾非蒙瞍聋聩,焉能不知?几位先生对足下都赞誉有加,言足下已得国学精髓也!”
王粲淡淡一笑,心底多少还是有些自豪的。
他也没多想,只以为是书院这边有人和荆州有书信来往,无意传出去罢了。
然而王粲却是不知,他以为的意外完全是荀攸一手促成的。
荀攸在接下了魏哲的任务后,左思右想觉得不能明着来。
魏国境内的商队可以利用,但也不能全依赖商贾。
于是乎他便将主意打到了知行书院身上。
在征得了魏哲的同意之后,荀攸效仿昔日洛阳邸报的形制弄了一份书院邸报。
其中内容不涉其他,大抵都是王朗与陈纪的最新辩经消息。
也就是说荀攸将以往众人道听途说打听来的散乱消息收集起来,转而直接放在了邸报上。
比如荆州宋忠又如何抨击王朗,污蔑国学,而徐州士人又是如何驳斥陈纪,气得他当场吐血,不得不闭门谢客。
不得不说,洛阳邸报的精髓算是让荀攸给学去了。
当初魏哲在辽东如何看着洛阳公卿的消息吃瓜,现在书院学子就如何看热闹。
结果本来只是试水的书院邸报,只出了一期竟然就盈利了。
别说普通学子了,现在就连书院大儒,藏书阁的郑玄等人都人手一份。
别看藏书阁三老年纪大了,但是看热闹的心思反而比年轻人更加起劲。
而解释了几句之后见王粲越发好奇,诸葛亮干脆从袖中取出一卷邸报交予他。
王粲接过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知行邸报”四个字。
接下往下看去,王粲便见上面基本上写的都是和士林有关的消息。
比如荆州的士林风波就在其中,王粲一举力压襄阳学宫的壮举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被详细的介绍了一番。
但总得来说,这份邸报基本上还是以探讨儒学经义为主。
其中有像王粲这样对国学的研究论述,但同样也刊登着宋忠的反驳之文。
这样的一份“邸报”纵然放在刘表面前,他恐怕也只会欣然阅之。
毕竟在没有知行邸报之前,辩经本就是常态,现在不过是被人汇总起来罢了,
只是看到这里,王粲心中那叫一个惊喜莫名。
但他不是为自己能名列其中高兴,而是为“知行邸报”的出现而高兴。
看罢,王粲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此物若能大行天下,日后天下士子有福了!”
诸葛亮闻言亦是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不说别的,单是开阔眼界这一条,就帮了寒素士子大忙了。
要知道消息壁垒有时候比知识壁垒还恐怖。
如果不是荀攸弄了这份“知行邸报”广而告之,普通寒素士子绝对没有途径了解数千里之外的荆州、徐州等地的动静,更别说分析局势,抓住机会了。
当然,“知行邸报”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周期长。
当初魏哲在辽东所见的洛阳邸报能够每旬一份,那是天下太平才有的便利。
因而元骏才能凭借侍御史的身份,不断的往外传送信息。
但现在大汉天下支离破碎,山匪、水贼不胜枚举,大小乱军更是不知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行人司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