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八百三十三章 感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千八百三十三章 感悟 (第3/3页)

房”,当时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行走安全,直接将楼体予以拆除,凌霄楼再次变回只剩下基座及门洞留存的模样。

    1988年,钟鼓楼台基终于成了县文保单位。1992年县里又作出了重建钟鼓楼的决定。

    重建后的凌霄楼,将原来的砖木结构改成钢筋混泥土结构仿古建筑。基本遵照原有的造型,不过楼顶改为鸳鸯造型并有所扩大,楼外柱子间增加了一层外墙,曾经上楼的单梯,改为四梯。

    现在的凌霄楼比之前的还要宏伟高大,不过除了顶楼的那口大钟还是古老的文物原件意外,其余的都是新的了。

    不过好处就是大家都可以上到顶楼游玩,不用担心走一半踩塌楼板掉下来了。

    在凌霄楼第三层这个全城最高点上凭轩四望。北面是巍峨的北关城阙,东西两关则略微小一些,但瓮城和炮台还保留完好,炮楼显得更加精悍,显出这座古城曾经捍卫南疆的重要职能。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金色的阳光从西边炮楼斜射过来,沿着斑驳的城墙照过半个古城,又在楼下卷洞边拾阶而上,最终停留在了楼下,再穿不过城东那些幽幽的小巷。

    风也开始变得清凉、柔软,不紧不慢地穿楼而过,把台基四角装饰用的三角璋旗轻轻扰动。

    大家站在楼上,这一刻似乎感到了历史深沉有力的脉动从古城的四面,沿着古老粗糙的城砖,斑驳陆离的街墙,踩踏六百多年变得无比光滑的小巷石板路如同潮汐一般地传来。

    每个登楼的人,心中的感觉可能都不太一样,可能是边地小官拱卫北辰的愚忠,可能是城阙代表的威严,可能是城内寻常市井间的悠然,亦可能是雄城都曾经难以抵抗的兵燹与硝烟。

    不过不管怎样,经历了六百多个四季轮回后,古城以其深厚的韧力,在沧海桑田当中保留成了一个“家乡”的概念,成了世居此地的人们的习惯,以及信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