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三十三章 感悟 (第2/3页)
号,获得大量资财的同时,还吸收大批农民、盐工参军。”
“因为都是农民盐工,穿的是‘短打’,所以当时蜀中叫起义军为‘李短’,流行的口号是‘穿得好、吃得好,跟着李短辫子跑’。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人数多达三十几万人,席卷滇、川、鄂、陕、甘六省,耗时六年,直到同治年间才被湘军镇压下去的大型起义。”
“当时的蜀中遍地荼毒,丹棱人李昶元在《纪乱诗》中写道:‘我居总岗巅,贼扰总岗麓。烽火四面红,妖氛来飘忽。直入丹棱城,生灵遭荼毒。焚掠遍乡村,搜捕及山谷。老幼填沟渠,少壮为贼屈。蹂躏一月余,惨不忍属目。”
“那是不是因为起义军被官军驱逐成了流寇,才导致了这种糜烂性的后果?”黄瑞山问道。
“前来镇压起义军官军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周至跟着大家准备上台观览:“这首诗的后半段却是:‘忽又官兵来,横暴递相续。始则妄诛求,继乃肆鞭扑。掘编窖中钱,搜尽仓余谷。拆屋供炊薪,牛羊恣屠戮。贼弃兵皆取,兵较贼弥酷’。”
“就连起义军看不上的东西,都要被官兵搜刮走,兵造成的破坏,甚至比‘贼’还要利害。”
来到高台之上,四面是石制围栏,中间一栋非常漂亮的三层木楼,根据城门洞石碑上的介绍,是光绪三年,会理人马宗龙主持重建,历时四年落成的。
据说设计前,他曾在BJ细心地观察和研究过故宫紫禁城角楼“五星抱月”的造型和设计,并依照制作出模型,然后聘请名师进一步设计后方才施工。造成后的新钟鼓楼共高三层,卷洞台基,二十柱落,五星抱月亭顶,八分水。基座高七丈,楼高五丈,另有宝顶一丈。总高近四十米,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这一次“凌霄楼”的名头总算是名副其实了。
只可惜到了周至出生的那一年,因为年久失修,凌霄楼又成为了“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