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五三八章 再见胡宗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五三八章 再见胡宗宪 (第3/3页)



    陛下,小臣以为,可以调派海瑞去松江府任职,等海瑞到任,不用三个月,肯定就能扯出一堆徐阶家里的烂事儿,哪条都够他死的。”

    嘉靖哭笑不得了:“你把徐阶的儿子打的鼻青脸肿,徐阶刚当上首辅你就给他找事儿,他没收拾你呢,你倒先给他上眼药了?”

    “早晚的事儿,陛下,徐阶这个老东西太阴险。他不报复小臣,是陛下还用小臣呢,否则小臣早死八百回了。这次清田查口,在大兴可就查到了他徐阁老的头上,上万亩地,上千口子人啊。他有几亩地是免缴赋税的?”

    “行了。”

    嘉靖不耐的摆手,这些事他不知道,但是他能想到。

    “你不还查了道观、寺庙么?都是朕给的,你还要查查朕不成?”

    “哎呦,陛下,这大明江山都是您的,这不是骂小臣呢么。小臣是看不过这些打着陛下的旗号,行着肮脏不法之事,在下面败坏陛下名声,让百姓误会陛下的乱臣贼子们。

    就好像去岁改稻为桑之时,严世蕃、郑泌昌、何茂才,还有下边的那一大堆的人,小臣恨不得都给他们凌迟了去。枉为人臣,您说是不是,吕公公?”

    听见说了自己,边上一直安静伺候着的吕芳接了话:“主子,王知县是时时刻刻都想着您呢。倒也是真恨极了严嵩还有严世蕃,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

    “他是惦记着严嵩家里的银子。”嘉靖笑眯眯的。

    “圣明无过陛下,严嵩当了二十年首辅,家财少说折银上千万两。我大明一年的赋税,折成了银子也就这么多了。拿了严嵩,国朝的日子能好过许多,陛下的紫禁城也能再好好拾掇拾掇。”

    “行了,你就别惦记严嵩了。朕让他回家养老,他就要养到老。确实贪了一些银子,可他也是有功的。”

    “那小臣回头给他修书一封,让他拿三百万两银子出来。”

    嘉靖斜睨了一眼,吕公公哎呦一声:“王知县啊,你就放严嵩一马吧,别老盯着他了。他干了二十年,陪着陛下风风雨雨,没那么容易。”

    “那折个中,让他拿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出来。进宫的时候,小臣看宫门都旧了,真得好好翻修翻修。陛下啊,真不是小臣追着严嵩不放,是他拿的太多了,那是他该拿的吗?”

    “罢了。”嘉靖摆了摆手,“总也算是君臣相得二十年,善始善终吧。说说你清田查口的事。”

    “是,陛下。”

    王言应声,从头到尾的讲起了清田查口的事情,以及他的一些想法。最重要的,便是此次清田查口的实际数据,以及对比往年记载的数据,从而让嘉靖明白问题的严峻程度。

    “陛下,户部有嘉靖四十年统计大兴有三十六万口,小臣今次清查,算上所有的佃户、奴仆,却有五十二万口。十六万口,每人计丁税、杂税、田税、劳役折银等等,算两钱银子,一年便是三万两千两。百年来,人口逐年下降,上上下下的人到底从中捞了多少好处?

    ……”

    嘉靖不傻,这些事情他是早都知道的,只是不知道这么详细的数据罢了。现在听王言亲自说了一大堆的数据……没什么特别的表示。

    “司马迁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隐匿田口,便是有更大的利。否则百姓们如何会投献、诡寄?你口中的那些权贵大户又如何要帮着藏?书生们又为何考功名想着做官?

    我大明在走下坡路了,朕和内阁,和百官,不过是糊裱匠,缝缝补补……”

    “陛下是在缝补,可小臣瞧着旁人可是在撕口子呢。都是满嘴仁义道德,为国为民,可私下里做的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子孙。没人想着,只有我大明强盛了,他们才能赚的更多,都只想挖大明的墙角,过自己的富贵。”

    挥霍无度,每年都能造出去上百万两银子的嘉靖长出了一口气,也是一肚子的心酸泪啊,有人懂朕的辛苦啊……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