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识 (第3/3页)
长城防线,还损失惨重,导致原本忽略不计的小问题迅演变成了大危机。
可以预见,如果土动第三次东征,大漠北虏肯定要乘着土北疆镇戍力量严重不足的大好机会南下寇边,如此既能给高句丽以有力支援,又能打击和要挟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也是裴世矩献计圣主,积极结盟西突厥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论有没有第三次东征,未来几年北疆镇戍形势都十分严峻,为此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虏。
但西域遥远,西突厥人也不好对付,裴世矩此趟西行未必能实现预期目标,围魏救赵未必好用,“远水解不了解渴”,相起来,齐王北镇戍,支持齐王的那些站在“明处”和躲在“暗处”的力量纷纷涌入北疆倾力相助,则必然能在短短时间内加强北疆镇戍力量,坚固长城防线,对大漠北虏可以形成实质性威胁。
所以单“齐王北”这个策略本身来说,价值很高,适逢其时,恰到好处,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都能解决圣主和枢所面临的诸多棘手难题,非常好,但从隐藏在这个策略背后的危机来说,“齐王北”是把“双刃剑”,既能伤敌,也能害己,有利有弊,难以权衡。
“齐王北”会引内外两大危机。在外是南北危机,如果齐王有意以制造南北危机来要挟圣主和枢,从而获得极大的权力和极强的实力,那么他的北不但无助于南北关系的缓和,反而有可能提前引南北大战。在内是皇统危机,齐王一旦据北疆而称霸,必然觊觎皇统,极有可能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骨肉相残,父子反目,生灵涂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圣主和枢在“齐王北”这件事不但要考虑长远利益,更要解决眼前忧患,所以难度有些大,需要时间。但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对齐王越不利,这一点显而易见。齐王为防意外,果断出手,不但打了圣主和枢一个措手不及,还祭出了一把锋利的“大刀”,而这把“刀”是号称土第一反贼的白贼。
对白贼其人,裴世矩早有关注。早在其以马贼的身份出没于长城内外时,有所耳闻;当宇述下令将其拘捕进京时,裴世矩便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之后当白贼祸乱于鲁西南渐成大患时,裴世矩亦慢慢有了一些猜测。
今日,封德彝在密信对白贼述说较多,而这些讯息均来自范阳卢氏,可信度很高,其对白贼神秘身份的怀疑,对白贼突然崛起的各种猜测,还有对其在短短时间内展壮大的神鬼莫测之手段,都让裴世矩忽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难道,他还活着?”
裴世矩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