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技术升级(十更) (第3/3页)
火控算法则被单独提取,注明了“适用于高阶单兵武器优化潜力”。
他并未完全依赖这些外来技术,而是将其中的有效思路作为数据储备和灵感来源。
随后,他将瓦莱丽实战测试传回的数据与前线部队的普遍反馈进行整合,开始了对试验机的系统性优化。
核心框架维持原状,那副坚实的线性骨架、陶钢复合装甲、等离子反应堆与护盾核心均表现稳健,无需改动。
迭代的重点落在了细节打磨与武器系统的升级上。
他对腿部液压传动系统的响应曲线进行了微调,提升了常规状态下的移动流畅度。
改进了驾驶舱内的人机交互界面,优化了几个关键物理按键的布局与触感。
同时,也细化了辅助AI的战术建议逻辑,使其更贴合瓦莱丽这类拥有实战经验的驾驶员的思维习惯。
而此轮升级的关键,则在于武器模块的扩展与驾驶模式的彻底革新。
依据先前的构想,他设计并制造了多种可快速换装的武器模块。
其中包括为肩部加装的小型激光炮,以提供持续而精准的中程压制火力;设计了一个可替换的左臂重型武器平台,备选了单发威力惊人但能耗较高的等离子轰击炮,以及射速迅猛、可靠性更佳的风暴爆弹枪。
此外,一面增强正面防御的实体盾牌也被纳入标准配置,用于在护盾过载或面对饱和打击时构筑最后防线;近战选项在保留那具标志性动力拳套的同时,也为标准化接口配属了备用的“撕裂者”链锯剑。
与此同时,他彻底摒弃了基于操纵杆与增强现实界面的旧有驾驶模式,为试验机安装了全新的神经直连接口。
这并非此界常见的、需要深度身体改造的激进技术,而是基于他对护教军改造技术的理解,所设计的一种更为“温和”的深度连接协议。
它能将动力甲的传感器数据流直接输入驾驶员大脑,并将驾驶员的神经指令更迅捷、更精确地传递给机体,从而实现近乎本能的反应,显著降低操作延迟,极大提升人机协同的效能。
“是时候进行第二轮测试了,老伙计。”陈瑜对悬浮的伺服颅骨说道,同时一道内部通讯指令被发往瓦莱丽。
“我们需要准确量化神经直连模式对战斗力的提升幅度,并评估出实战中性价比最高的武器模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