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7章 技术升级(十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7章 技术升级(十更) (第2/3页)

优化“鬼武者”的装甲分布和火力配置;军用科技则在“贤者”提供的护盾技术和武器接口基础上,加速开发自己的衍生型号。

    在这场看似势均力敌的对抗背后,陈瑜的存在正悄然改变着战争的天平。

    他并未直接介入任何具体战斗,但其提供的技术从守护废镇的区域护盾,到提升单兵生存率的动能护盾,再到链锯剑和试验机上的新型武器模块已经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

    他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通过战场这个巨大的测试平台收集数据、验证技术。

    交战的双方,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他宏观实验的参与者,被动地沿着他划定的技术路径进行着残酷的竞争。

    而在废镇中心的工坊内,陈瑜的注意力并未放在前线具体的战术指挥上。

    只要防线能够稳固,宝贵的实战数据能够持续不断地传回,这场发生在门外的消耗战对他而言就具备了存在的价值。

    他的处理核心,正专注于对那台暗红色试验机进行第一次系统性优化。

    他仔细审阅了军用科技和康陶提交的技术方案。

    军用科技提出的两套方案,以高性能激光武器为核心,或是结合火箭巢与电子战模块的多功能配置,展现出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务实的思路。

    “中规中矩,老伙计。”陈瑜对身旁静默悬浮的伺服颅骨评论道,猩红的光学镜头扫过军用科技的方案数据流。

    “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造性,但贵在结构稳定,技术成熟。这种水平的装备,用来配属给帝国卫队,倒是相当合用。毕竟,帝国卫队不需要,也供养不起过于高精尖的武器。”

    相比之下,康陶的方案则体现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他们侧重于智能武器的火控系统与轻型武器间的协同作战网络。

    陈瑜特别关注了其目标预测算法。

    “这个算法的思路有点意思,精度和适应性都超出了基准线。”他对伺服颅骨低语,调出了相关的数据链。

    “虽然受限于基础平台的威力,对付重装甲目标显得力不从心,但这种智能化的火控逻辑……或许能用来改良星际战士的爆弹枪,进一步提升其点杀效率。”

    他将这些来自本世界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归档处理。

    军用科技的方案被标记为“可适用于帝国卫队标准化装备参考”,而康陶的智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