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北境行!承母志守家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北境行!承母志守家国 (第2/3页)

   苏清鸢也翻身下马,对着苏承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叔父,侄女此次来,一是替母亲看看她牵挂的北境,二是想为黑风关的将士们做点事,不辜负母亲生前的心愿。”

    苏承拍了拍她的肩膀,力道不轻,却满是疼惜:“好孩子!你母亲当年为了北境粮草,把自己的嫁妆首饰都当了,拉着粮队走了半个月才到这里。我们这些老兵都记着她的好——那年冬天,若不是她送来的粮草,黑风关的士兵怕是要饿着肚子守关了。”

    众人一同走进关内,街道两旁的房屋多是土坯墙,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屋檐下挂着一串串晒干的肉干与草药。偶尔能看到穿着旧冬衣的士兵提着水桶走过,见了谢砚与苏清鸢,都停下脚步躬身行礼,眼神里满是敬重。苏清鸢看着士兵们冻得发红的脸颊和磨破边角的披风,心里不由得一紧:“叔父,将士们的冬衣是不是不够?我看有些士兵的披风都露出棉絮了。”

    苏承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无奈:“去年太子挪用军粮的事闹出来后,朝廷的冬衣拨款迟迟没到。我们只能把去年的旧冬衣拆了,添些新棉絮缝补着穿。好在谢将军提前让人送了些棉花和粗布来,再过几日,就能给大家赶制新冬衣了。”

    到了将军府,苏清鸢刚卸下披风,喝了口热姜汤,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苏承与谢砚去看粮草库。粮仓建在关内的高地上,四周挖着宽宽的排水沟,却还是能看到墙角有明显的渗水痕迹,墙皮都泡得发鼓。走进粮仓,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角落里的几袋粮草已经发了霉,长出细细的绿毛。

    苏清鸢蹲下身,捻起一点发霉的粮草,眉头紧紧皱起:“这样的粮草不能给士兵吃,吃了会闹肚子,影响战斗力。叔父,我们得先把发霉的粮草全部清理出去,集中烧毁,免得污染其他粮草。然后找工匠修补屋顶,把漏雨的地方都堵严实。另外,我们可以在粮仓里架起离地三尺的木架,把粮草袋放在木架上,再在地面铺一层干燥的草料吸潮,这样就能避免粮草受潮发霉了。”

    谢砚蹲在她身边,补充道:“我再让人从附近的城镇调些石灰来,撒在粮仓四周,既能防潮,又能防虫。另外,我们可以建立‘粮草每日核对制度’,派专人每天清点粮草数量,记录天气情况,一旦发现粮草有受潮的迹象,立刻转移到干燥的地方,确保每一袋粮草都能安全存放。”

    苏承看着两人有条不紊地安排,脸上露出赞许的笑:“还是你们年轻人考虑得周全!我这就让人去清理发霉的粮草,再找工匠明日一早就来修补屋顶。”

    接下来的几日,苏清鸢几乎天天泡在粮草库与士兵营房里。她跟着士兵一起搬运粮草,虽然力气不大,却从不喊累,手上磨出了水泡,也只是用布条简单裹住,继续干活;她还跟着医官学习辨认伤药,记诵草药的功效——北境的医官少,她想着多学些医术,万一遇到战事,也能帮着救治伤员;空闲时,她就坐在营房里,帮士兵缝补破损的甲胄与冬衣,指尖被针扎破了好几次,却依旧缝得认真。

    谢砚则忙着巡查关隘,加固城墙,在险要地段增设暗哨。偶尔得空,他就会提着刚熬好的热汤去找苏清鸢,看着她冻得发红的指尖和沾着草屑的头发,总会默默帮她拢紧披风,把热汤碗递到她手里:“先喝口热汤暖暖身子,活计不急,慢慢来。”

    这日午后,苏清鸢正在营房里帮一个年轻士兵缝补甲胄上的破洞,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老人的咳嗽声。她起身走出营房,见几个士兵围着一位白发老兵,老兵手里拿着一块褪色的兰草帕子,正用袖口抹着眼泪,咳嗽得直不起腰。苏清鸢走上前,一眼就认出那帕子是母亲生前常用的样式——帕角绣着一朵小小的白莲花,针脚细密,是母亲最擅长的绣活。

    “老丈,您这帕子是从哪里来的?”苏清鸢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老兵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泪水,见是苏清鸢,连忙擦干眼泪,双手捧着帕子小心翼翼地递过来:“县主,这帕子是当年您母亲送粮来时给我的。那年我得了风寒,咳得厉害,夜里守粮时冻得直哆嗦。您母亲见了,就把她自己用的帕子给了我,还从粮队里拿了包草药,说‘煮着喝,能治咳嗽’。这么多年,我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