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1章 专家?谁是专家?哪里来的专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1章 专家?谁是专家?哪里来的专家! (第2/3页)

行中的内行了。

    张氏现象,也是Zxz,最开始被称作是‘电磁干涉流动性’,后来国外发现了‘电磁转移’现象,就被称作为‘电磁转移现象’。

    空气流动性,则被认为是电磁转移瞬间引起的震颤。

    虽然理论并不完善,但毕竟流动性检测波动最高也只有50点,还远比不上吹一口气的强度。

    现在明显不是这样。

    “你们这个实验,等于是否定了电磁转移理论吧?”谭延明带着惊讶问道。

    张明浩笑道,“我们最开始就不认为那个理论是正确的。”

    “所以一直在研究增大流动性,也算是有了点成果。”

    “有了‘点’成果?!”

    谭延明说着直撇嘴,“这个成果公布出去,不比发现zxz现象差,足以引起学界震动了!”

    栏目组的人不懂原理,只是觉得刚才的部分很有科幻感。

    科学栏目就是需要这样的镜头。

    沈导很满意。

    李建也一直盯着小旋风,一直到上方再看不到粉末,他依旧感到很惊讶,也算明白为什么宋凯峰一力主导快速审批项目了。

    这个研究能用电磁装置制造出旋风,看起来都会非常震撼,后续研发前景非常远大。

    最重要的是,研究是出自东川省科研基金支持的项目。

    这就是政绩啊!

    ……

    栏目组的拍摄采访工作还没有结束。

    后续是针对个人的拍摄和采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会拍上几个小段的视频,会插播在节目镜头中。

    这个阶段,有些人就很积极了。

    比如,陈帅。

    他挺个大肚子不断往镜头前凑,摄影师也配合着拍了两个镜头,就赶紧招呼下一位了。

    朱炳坤拍的镜头比他多,但也只是多拍了几张照片。

    张明浩和薛坤是一起拍的。

    在沈导和摄影师的安排下,两个人一拍就是半个多小时。

    陈帅酸溜溜的嘀咕着,“他们是拍结婚照呢?”

    “师徒照!”

    朱炳坤的心情也有些酸酸的。

    张明浩单独拍的镜头比较多,薛坤都是和张明浩一起拍。

    等拍摄工作结束以后,薛坤仔细回忆了下,发现自己连一个单独的镜头都没有。

    做老师的,为什么必须要和学生一起出现?

    学生却能单独出现!

    下一步就是最后的采访,因为做的是科学栏目,不是专题采访,只是在过道、实验室或办公室里,简单回答几个问题就好。

    张明浩是站在过道里接受采访的,沈导还让递过来个文件夹,夹着文件夹就有种忙碌的感觉。

    他很随意的加了文件夹,简单说了一下实验和研究。

    主持人吴莉莉进行提问,问了一下研究的难点。

    张明浩想了想,卖了下苦,“我们这个研究,最难的感觉不是研究本身,而是经费。”

    “你们能看到,我们实验室环境差一些,设备也要差很多……”

    “经费申请也有很难,我们提交给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被驳回了,还让我们改方向,但我们坚持认为研究是对的,方向不能变。”

    “好在最后有省里的支持,申请到了一事一议项目。”

    听到说起省里的支持,李建顿时朝着张明浩竖起大拇指。

    主持人吴莉莉好奇的问道,“你们的项目被自然科学基金驳回,为什么?”

    “说起这个,我也很奇怪。”

    张明浩满脸不理解的问向吴莉莉,“zxz,是不是一个全新的物理现象?”

    “当然。”

    吴莉莉立刻点头。

    “在zxz的研究方向上,国内来说,只有我们团队发现了现象,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进展。”

    “所以,可不可以这么说,zxz研究方向上,我们才是最专业的?”

    “是可以这么说。”吴莉莉继续认可的点头。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申请项目,要进行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同行评议我还能理解,大家都顺着一个方向进行研究,都是同行。”

    “专家评议,哪来的专家?哪个是专家?”

    “一个新的现象,全新的研究方向,国内没有任何研究进展的方向,除了我们团队以外,谁敢说是这个方向的专家?”

    “最想不明白的是,这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专家,还以‘方向错误’为由,驳回了我们的项目申请……”

    ……

    栏目组的人都离开了。

    谭延明和张明浩、朱炳坤一起送走了李建,站在原地也谈起了刚才的采访问题。

    谭延明盯着张明浩,提点般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