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7章 兰台新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7章 兰台新风 (第3/3页)

程先生早前就曾夸过他于算学一道颇有天分。

    如今到了这实用的算学班,他更是如鱼得水。

    那些复杂的田亩折算、赋税阶梯计算、商铺利润分析,在别的子弟尚需拨弄算盘反复验算时,贾兰往往心算片刻便能得出准确答案,其思路之清晰,反应之迅捷,令教授算学的古先生都频频侧目。

    这日,当古先生提出一个关于如何公平分摊河道修缮费用(涉及不同田亩受益面积、距离远近等变量)的难题时,许多学生尚在理清头绪,贾兰却已迅速心算出几个关键数据,并起身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算思路和结果,其方法之简洁,逻辑之严密,竟比古先生预设的解法还要优化几分!

    古先生当时便怔住了,他盯着贾兰看了半晌,混浊的老眼里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课后,古先生特意留住正在学里巡视的贾政,将他引至僻静处,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赞赏与郑重:“存周公,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政忙道:“先生但讲无妨。”

    古先生捻须,目光望向窗外正在与同窗讨论一道赋税题的贾兰,低声道:

    “兰哥儿于算学之天赋,实乃老夫生平罕见。其心算之捷,思路之清,于经济数目一道,仿佛生而知之。依老夫愚见,兰哥儿之才,恐怕不在八股制艺,而在……经济天下。”

    “经济天下?”贾政一怔。

    “正是。”古先生点头,“八股取士,固然是正途。然朝廷取士,亦非仅此一途。老夫观近年朝廷邸报,圣上似有整顿财政、清理积弊之意,曾数次下旨,令各地举荐精通算学、钱谷之才。

    或许……不久将来,朝廷会重开‘明算’、‘明法’等特科,以取实务之才。

    兰哥儿若沿此路精研下去,将来未必不能凭此等实学,直达天听,为朝廷效力,其前程,未必就比科举正途出身者差!存周公,或可留意此事啊!”

    贾政闻言,心中剧震!

    他以往只知贾兰读书用功,是个好苗子,却万没想到竟在算学上有如此惊人才华,更得到古先生这般高的评价!

    “明算”特科?经济天下?

    这完全超出了他对于孙辈“读书科举、光宗耀祖”的固有期望。

    他怔忡半晌,才回过神来,对着程先生深深一揖:“多谢先生指点迷津!贾政……受教了!”

    再次望向孙儿贾兰,那瘦弱却挺直的身影,在他眼中忽然变得不同起来。

    或许,母亲坚持开设这技能班,其深意,远不止于让子弟们学些谋生技能那么简单……

    而在律法班那边,宝玉也正与人争辩得面红耳赤。

    今日程先生讲的是一个关于“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经典案例,讨论在特定情况下,子女是否应该告发犯罪的父母。

    大部分子弟都引经据典,支持“亲亲相隐”的伦理优先。

    唯独宝玉,却站起来引用了《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激烈地辩论道:

    “若父母之罪,祸及乡里,危及社稷,为一己之私孝而置天下公义于不顾,岂非因小失大?法理之设,在于惩恶扬善,维护的是天下人之公义!岂能因私废公?”

    他言辞犀利,引经据典,虽观点略显激进,却逻辑严密,将一众同窗驳得哑口无言。

    程先生在一旁听着,虽未明确表态支持,眼中却流露出激赏之色。

    他看得出,宝玉并非胡搅蛮缠,而是真正沉浸在了法理思辨的乐趣之中。

    贾政远远听到宝玉的争论声,脚步顿了顿,最终却没有过去打扰,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心情复杂地转身离开了。

    这个儿子,终究是走上了一条他从未预料到的路。

    兰台新风,悄然吹拂。

    在这看似沉郁的冬日里,贾府的下一代,正在以一种不同于祖辈的方式,悄然生长,积蓄着力量。

    未来的种子,已在这变革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新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