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学术包装的降维打击 (第3/3页)
新热帖标题:《为什么顾晚舟这次能赢?》
高赞回答第一句:“因为她没停留在‘我不演’,而是让所有人看到‘为什么必须有人逼你演’。”
---
与此同时,陆砚之正盯着后台数据。
#艺术与资本的对抗#登顶热搜第一,阅读量破十八亿。
紧随其后的#孙导演潜规则未遂#也冲进了前十,词条下方不再是“爆料”“锤人”这类娱乐化标签,而是出现了大量“系统腐败证据链”“权力寻租典型样本”等表述。
更有几个大学影视社账号联动发帖:“本周末读书会主题:《从顾晚舟事件重思表演者的主体性》。”
陆砚之嘴角微扬。
这才是降维打击——当你还在想着怎么压热搜、找水军、扯“创作自由”的遮羞布时,对手已经把战场搬到了学术殿堂,让你连辩驳的资格都没有。
毕竟,谁敢当着一群教授的面说:“我觉得让女演员堕胎挺合理的,戏剧需要冲突?”
那不是立场问题,是智商问题。
他合上电脑,起身时碰倒了糖包盒,懒得捡。
走出咖啡馆,阳光刺眼,他抬手挡了一下。
手机震了。
是陈墨发来的截图:国际文化论坛官网更新,他的论文摘要已被收录进“东亚影视生态专题研讨”单元,发言嘉宾名单里写着:“匿名投稿,案例提供方为中国独立研究团队。”
陆砚之回了个“嗯”。
又补了一句:“告诉他们,后续还有更多数据。”
他收起手机,朝片场方向走去。
袖口墨渍在光下泛着暗蓝,像一道未干的判决书。
顾晚舟那边刚发来消息,只有一个表情包:一只猫躺在沙发上,手里举着杯红酒,配字“等他们跪着改剧本”。
他正要回,手机再次震动。
新消息来自广电内部联络人:“孙导撤回戛纳代表资格申请,理由是‘个人健康原因’。”
陆砚之停下脚步。
远处片场,搭景组还在烧废弃布景,灰烟袅袅升起。
他低头,删掉刚打好的回复,重新敲字:
“游戏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