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献策 (第2/3页)
关键在于筛选。”田修文道,“优先选取有家室牵绊、面相老实、自称有耕种经验者。立下字据,严明规矩,再以保甲连坐之法约束。初时或许艰难,但只要第一批人安稳下来,得了实惠,便能成为榜样,吸引更多流民循规蹈矩。箬溪村目前便是如此行事,由护村队监督,尚未出乱子。”
沈文渊站起身,在堂内踱了几步。他心中飞快权衡。此策无需县衙出钱出粮,只需他下一道公文,予以认可和支持,甚至鼓励各乡效仿,便能将巨大的流民压力分解到各村消化。
这不仅能缓解眼前的危机,若真能成功,来年夏粮收获,更是他治理地方的一大政绩!尤其是在这朝廷艰难、上官只看结果的时候,一份“地方安靖、税赋有望”的报告,比什么都重要。
沈文渊停下脚步,长叹一声:“好一个林四勇!此法本官亦曾有虑,然困于上命与无粮,迟迟不敢推行。如今他于乡野之间竟已做成,真乃替我解了燃眉之急!此乃天赐于我长兴的一线生机!”
沈文渊继续开口,“将流民从纯粹的消耗者,变为生产者,化害为利,变堵为疏。林秀才果然大才!”
但他立刻指出了更复杂的一面:“然,一村之法,行之于一县,则千头万绪。箬溪村乡绅少,地界清,林四勇威望足,可强力推行。然全县豪强林立,关系盘根错节,彼等岂会轻易让利?此其一。”
“其二,流民数量远超箬溪所能吸纳之数,如何公平筛选?必有争抢,易生事端。”
“其三,编管约束之法,需全县统一章程,且有足够人力监督执行,否则必生乱子。”
“其四,最关键的种子、农具从何而来?乡绅未必肯出,官府更无余粮。”
田修文点头:“大人所虑极是。四勇也言,此法非万能,乃无奈之下权衡之举,意在缓解,而非根除。推行之中,必有艰难,需辅以严厉手段和周密条款。”
拟定“荒地垦殖令”
沈文渊再次在狭小的值房内踱步,越走越快,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好!即便千难万难,也需一试!此乃死中求活之策!”他下定决心,立刻对田修文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