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故事继续 (第3/3页)
,自然地站到了伞下,与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不会碰到她衣角的距离。
两人共撑一伞,走入雨幕。油纸伞不大,苏瓷能清晰地感受到身侧传来的、属于他的微凉气息。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周围是匆匆避雨的人群和朦胧的雨景,伞下却仿佛成了一个独立而微妙的空间。
气氛有些沉默的尴尬。
苏瓷搜肠刮肚,想找些话来说,打破这令人不适的寂静。“殿下……近日身体可好些了?”她最终干巴巴地问出了这句。
“尚可。”谢无咎的回答言简意赅。
又是一阵沉默。
苏瓷有些气馁,正想再找个话题,却听谢无咎忽然开口,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飘忽:“苏姑娘似乎……对《诗经》颇有见解?”
苏瓷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她今日在学堂上,确实就《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的释义,与老夫子略有不同见解,争论了几句。没想到他竟注意到了?
“谈不上见解,”苏瓷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觉得,若解为女子思念男子,固然无错,但其中那份焦灼的期盼与坚定的心意,或许并不仅限于男女之情,亦可引申为对志同道合者的思慕,对心中理想的执着求索。”
她说这话时,眼睛微微发亮,带着将门虎女特有的、对事物不同角度的敏锐感知。
谢无咎侧头看了她一眼,雨光映照下,她侧脸线条柔和,眼神清澈而认真。他眸底深处,那被冰封的湖面,似乎极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毛诗序》言,‘《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他缓缓道,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与她不同的、沉郁的穿透力,“苏姑娘所言‘理想求索’,与这‘学校不修’之叹,看似相悖,实则同源。皆是因现实有所缺失,心有所向,故而生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诘问与期盼。”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迷蒙的雨幕深处,仿佛透过这宫廷的雨,看到了更遥远的东西。“只是这‘嗣音’,在有些人看来,是重回学堂的朗朗书声;在另一些人看来,或许是……重整乾坤的号角。”
他声音不高,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疲惫,但话语中的内容,却让苏瓷心头巨震!
重整乾坤的号角!
这哪里是一个落魄皇子该说的话?这分明是……这分明是带着一种隐而不发的、近乎……叛逆的锋芒!
她猛地转头看向他,心脏怦怦直跳。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他肩头的布料上洇开深色的痕迹。他依旧看着前方,侧脸线条在雨光中显得有些模糊,却莫名地透出一股与她认知中截然不同的、磐石般的坚韧。
他到底是谁?
这个疑问,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谢无咎似乎察觉到了她剧烈的情绪波动,收回目光,看向她,嘴角极淡地勾了一下,那弧度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不知是对她,还是对自己。
“妄言了。”他轻声道,打断了苏瓷几乎要冲口而出的追问,“苏姑娘只当是雨天闲谈,听过便忘了吧。”
说完,他停下脚步。苏瓷这才发现,已经走到了通往他宫苑的那条僻静小径的入口。
“多谢苏姑娘相送。”他微微颔首,然后便毫不犹豫地转身,步入了那片被雨水打湿的、更加幽深的青翠与宫墙阴影之中,将苏瓷和她满腹的惊涛骇浪,独自留在了伞下。
苏瓷撑着伞,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耳边似乎还回响着他那句“重整乾坤的号角”,还有他最后那个带着嘲弄的、浅淡的笑容。
雨水冰冷,她却觉得脸上有些发烫。
这一次,她再也无法用“巧合”或“错觉”来解释。
这个谢无咎,绝非池中之物。
而他今日这番看似随意的“妄言”,是真的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的撩拨?
苏瓷站在雨中,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看似明朗顺遂的生活之下,似乎正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而那个始作俑者,正藏在迷雾深处,用一双平静却危险的眼睛,注视着她。
她握紧了伞柄,心中那片因为好奇而滋生的土壤,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破土而出,带着一丝不安,一丝悸动,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某种强大而神秘的存在所吸引的战栗。
谢无咎走在雨中,感受着背后那道久久没有离去、充满了震惊与探究的视线,体内那丝太阴之力,似乎都因这预期的效果,而流转得更加顺畅了一丝。
怀疑的种子已经长成幼苗。
接下来,该浇灌以若即若离的迷雾,和偶尔泄露的、危险的锋芒。
让她在猜测与探究中,一步步,自己走向他编织的,命运的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