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丹城之行(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丹城之行(一) (第2/3页)

耳边,压低声音说:“听不懂就对了。因为她们说的根本就不是英语。”

    “啊?”王春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是英语?那是什么语?”

    “是俄语。”陈秋铭肯定地说,目光扫了一眼那两位女孩,“丹城本来就是一座比较国际化的边境城市,历史上就和俄罗斯那边往来密切。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来做生意、留学、旅游的俄罗斯人很多,街上经常能见到。所以你听到俄语一点都不奇怪。”

    王春雨这才恍然,松了口气般笑道:“原来是俄语啊!好吧好吧,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我的英语水平已经退化到这种地步了呢!”

    列车缓缓启动,平稳地加速,窗外的站台、城市建筑飞速向后掠去,很快便进入了开阔的田野地带。阳光透过宽大的车窗洒进来,车厢内空调温度适宜,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列车运行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广播里传来了甜美的女声:“旅客朋友们请注意,前方到站是:海市北站,请下车的旅客提前做好准备……”

    陈秋铭看着窗外逐渐变得密集的建筑物,说道:“马上到海市了。”

    “海市?”王春雨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海市是哪里?”

    “海市是丹城下属的一个县级市。”陈秋铭解释道,“到了这里,离丹城就很近了,大概再有个十多分钟车程吧。”

    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泛起一抹复杂的笑意:“说到海市,我想起我有个同学就在这里工作。”

    “哦?什么同学?”王春雨好奇地问。

    “既是高中同学,也是大学同学,”陈秋铭顿了顿,补充道,“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学学妹。”

    王春雨被这个关系绕得有点迷糊:“怎么回事?又是同学又是学妹的?”

    陈秋铭笑了笑,解释道:“因为我们高中时候是同班同学。但是她高考那年没考好,决定复读一年。那时候她挺迷茫的,就问我,我去的那个榆城大学怎么样。我当时觉得学校还不错,环境也好,就跟她说‘很好啊,你来吧,保证你不后悔’。”他模仿了一下当年的语气,带着点少年人的热情和肯定。

    “然后呢?她真的去了?”王春雨听得入神。

    “对啊,她听了我的‘安利’,第二年就真报考了榆城大学,还考上了。”陈秋铭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个“你猜后来怎么样”的表情,“结果她去了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跟我抱怨,说后悔死了!”

    “啊?为什么?”王春雨忍俊不禁。

    “因为榆城离我们老家太远了!而且文化差异大,气候、饮食、生活习惯,她一开始完全适应不了。觉得我是个大骗子,坑了她。”陈秋铭说着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段时间,可没少挨她的骂。”

    王春雨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个女孩在陌生的远方城市里手足无措,向“罪魁祸首”抱怨连连,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后来呢?她就一直抱怨下去了?”

    “那倒没有。”陈秋铭摇摇头,眼神变得温和,“后来,慢慢的,就像我一样,她也逐渐适应了,并且发现了那座城市和那所大学独特的美。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参与各种活动,享受不一样的大学时光。等到大四毕业要离开的时候,她反而变得诸多不舍,在朋友圈发了好多感慨,说四年青春留在了那里,一辈子难忘。”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时过境迁的感慨,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王春雨就这样静静地听着,仿佛也跟着他的叙述,经历了一段别人的青春故事。

    陈秋铭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拿出手机:“对了,既然都到海市了,我给她发个消息吧。要是她有空,晚上一起聚一下也好,毕竟好多年没见了。”

    王春雨表示赞同:“对啊,难得来一次,见见老同学挺好的。”

    陈秋铭在好友列表里找到一个备注着“傅雨嘉”的名字,点开聊天界面,发送了一个海市火车站的定位。

    消息几乎是被秒回的。

    傅雨嘉:?来海市了?老同学?【表情/惊讶】

    陈秋铭:要去丹城。路过海市,想到你了。【表情/龇牙】

    傅雨嘉:可以啊!这是来丹城公干?【表情/疑问】

    陈秋铭:参加一个培训,大概一周时间。

    傅雨嘉:那太好了!晚上有时间没?一起吃个饭吧!我这去丹城也很近的,打车就能过去。【表情/兴奋】

    陈秋铭:好啊!【表情/OK】不过……你不介意我带“家属”吧?【表情/坏笑】

    他发出这条后,把手机屏幕侧过去给王春雨看。王春雨看到“家属”两个字,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绯红,羞赧地握起拳头,不轻不重地捶了一下陈秋铭的胳膊,压低声音嗔怪道:“谁是你家属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