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丹城之行(一) (第1/3页)
七月的正午,阳光毫不吝啬地炙烤着龙城大地,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沥青和汽车尾气混合的灼热气息。陈秋铭和王春雨拖着轻便的行李箱,走下出租车,瞬间被这股热浪包裹。龙城火车站那庞大的现代化站房矗立在眼前,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白光,川流不息的人群带着各种行李和表情,汇入这暑运的洪流。
“这边。”陈秋铭很自然地拉起王春雨的手,手心有些湿热,却握得很紧。他领着有些好奇地打量四周的王春雨,穿过略显嘈杂的站前广场,走进冷气开得十足的候车大厅。室内外的温差让人精神一振,仿佛从一个世界跨入了另一个世界。
高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字符不断滚动着车次信息。陈秋铭仰头寻找着,很快便指向其中一行:“看,那个,就是我们这趟车。”他侧过头,对王春雨说,“高铁快,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到丹城,比绿皮车舒服多了。”
王春雨仰望着大屏幕,眼神里带着对未知旅程的期待,轻声说:“我这还是第一次去丹城呢,以前都没去过。听说那边环境挺好的?”
“嗯,丹城环境确实很好。”陈秋铭介绍道,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对那座城市的熟稔与推崇,“城市绿化特别好,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山水相依,我感觉是咱们省内最宜居的城市了,生活节奏也比龙城舒缓,说实话,比龙城都适合生活。”
王春雨捕捉到他话语里的那份偏爱,歪着头看他,嘴角含笑:“看你这如数家珍的样子,是经常去丹城啊?”
“是啊,”陈秋铭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透过喧嚣的候车室,看到了多年前的景象,“自己小时候就经常被大人带着去丹城。因为我有个姨奶,也就是我奶奶的姐姐,家在丹城住。她家是标准的干部家庭,条件比我们要好得多。”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回忆的暖意和孩童般的单纯:“那时候,我觉得丹城就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了。每次来,都觉得什么都很稀奇——那么多路线的公交车,跑起来呼呼的;还有那些好几层楼高的大商场,里面灯火通明,商品琳琅满目;就连马路上的红绿灯,都觉得比我们县里的高级……这些在现在看来普普通通的东西,在当时小小的我眼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他的嘴角浮现出怀念的微笑,那是对纯真年代的回望。
王春雨被他生动的描述带入了情境,仿佛也看到了那个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小男孩,她感同身受地点点头:“是啊,那时候我们眼中的世界很小,一个小小的县城可能就是全部,能去一趟市里,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那么后来呢?”她轻声追问,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过去。
“后来啊,”陈秋铭收回目光,看向王春雨,眼神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与通透,“后来我走南闯北,因为工作、学习,去了很多地方,见过真正的国际大都市,也到过偏远的山村。见识广了,回过头再看,丹城其实真的不算大,甚至有些方面显得有些‘小巧玲珑’。但是,”他语气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那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却一直留在心里,从未改变。它承载了我童年很多美好的记忆,也见证了我家一些亲戚间的往来。这种情感,很复杂,但很真实。”
王春雨凝望着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话语里那份沉淀的情感,她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秋铭,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就像我对我的家乡一样,也许它不够发达,不够繁华,但在我们心里,它就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位置。”
陈秋铭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和话语里的共鸣,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紧了紧握着她的手,朗声道:“走吧,开始检票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座让我念念不忘的城市。”
两人跟着人流,通过闸机,踏上长长的站台。银白色的流线型高铁列车静静地停靠在轨道上,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找到对应的车厢,陈秋铭先让王春雨进去,自己则轻松地将两人的背包举过头顶,稳稳地放在行李架上。他特意预订的是二等座的D和F座,王春雨靠窗,他坐在靠过道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她欣赏窗外风景,自己也能方便照应。
刚坐定,就见过道旁边的B、C座来了两位乘客。那是两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的外国女孩,看起来年纪不大,像是学生。她们一落座,便用一种语速很快、带着独特卷舌音的语言低声交谈起来,神情活泼。
王春雨努力侧耳听了一会儿,脸上渐渐露出困惑和些许挫败的表情,她悄悄拉了拉陈秋铭的衣袖,小声说:“秋铭,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自认为听力还行,可她们说的话,我居然连一个单词都听不出来!根本一句话都听不懂!我这英语是不是白学了?”她有些自我怀疑地蹙起了秀眉。
陈秋铭看着她那可爱的苦恼模样,忍不住笑了,凑近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