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寿杨之行 (第2/3页)
你终于想起来了,快来,我正好尽地主之谊。”
陈秋铭挑眉看了看黎晓知,眼中带着惊喜:“那太好了!晓知也在我身边。”
“嫂子也在啊?那就更好了!正好我女朋友小赵也在,你们一起来吧,我带你们尝尝我们这里的特色美食!”李天帛的声音热情洋溢。
约定好见面地点后,陈秋铭挂了电话,看向黎晓知:“怎么样?去寿杨转转?”
黎晓知终于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点头道:“好啊,我也好久没出去走走了。”
吃过早餐,他们回房间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开车前往寿杨。一路上,北方的初冬景色在车窗外流转——田野已经收割完毕,裸露的土地上偶尔能看到几堆金色的秸秆;远山呈现出灰蓝色,山脊线条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路旁的白杨树叶子几乎落光,挺拔的枝干像一排排哨兵,守护着这条通往郊区的公路。
寿杨说是龙城的一个区,但是实际上并不与龙兴区、河东区这些主城区相连,隔着魏次才能通往龙城大学所在的志合区。寿杨区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城,这里比魏次小很多,但更显古朴。进入寿杨区中心,可以看到许多老式建筑,灰墙黑瓦,屋檐翘起,有着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街道不宽,但很干净,行人步伐悠闲,与主城区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李天帛发来的定位是寿杨区中心的一家老字号餐馆——“清和园”。餐馆门面不大,但古色古香,黑底金字的匾额已经有些年头,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停好车,刚走到餐馆门口,就看到李天帛和一个年轻女孩迎了出来。李天帛穿着休闲夹克,眯着小眼睛,笑容一如既往地阳光。他身边的女孩个子不高,圆脸大眼睛,看起来温婉可人。
“老哥!嫂子!”李天帛大步上前,给了陈秋铭一个结实的拥抱,然后又向黎晓知礼貌地问好。
“天帛,好久不见!这位就是小赵吧?”陈秋铭笑着看向女孩。
李天帛连忙介绍:“对,我女朋友小赵,在区文化馆工作。小赵,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陈秋铭老哥,还有黎晓知小姐。”
小赵落落大方地伸出手:“陈哥好,黎姐好,天帛经常提起你们,今天终于见到了。”
寒暄过后,他们走进餐馆。内部装修保持了传统风格,木质桌椅擦得发亮,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和书画作品,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檀香和食物香气混合的味道。
落座后,李天帛神秘地笑了笑:“老哥,今天请你尝一下我们寿杨的特色美食——头脑。”
陈秋铭闻言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困惑:“头脑?是什么东西?人体器官我可不吃。”
李天帛哈哈大笑:“绝对和人体器官无关!是一种传统小吃!”
陈秋铭仍然皱眉:“动物的头脑我也不吃。”
这下连小赵都忍不住笑出声来:“陈哥,不是那个意思啦!‘头脑’是我们这儿一种特色美食的名字,跟脑袋没关系。”
说笑间,服务员已经端上来四个白瓷大碗。陈秋铭和黎晓知好奇地看去,只见碗里是乳白色的糊状物,用勺子轻轻一搅,能看到里面藏着切成小块的羊肉、山药和莲藕,香气独特而浓郁。
李天帛热情地介绍:“这就是寿杨‘头脑’,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用羊肉、山药、莲藕、黄芪、黄酒等原料,经过好几个小时慢火熬制而成的。营养丰富,冬天吃最合适,暖身又补气。”
陈秋铭和黎晓知相视一眼,小心翼翼地各舀了一勺送入口中。一种复杂而奇特的味道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酒的醇香、肉的鲜美、药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对于第一次尝试的人来说,确实需要些时间适应。
“怎么样?”李天帛期待地看着他们。
陈秋铭斟酌着用词:“嗯……很特别的味道,一言难尽。”
黎晓知也委婉地表示:“可能需要习惯一下。”
李天帛不以为意地笑起来:“正常正常!就跟北京豆汁儿一样,爱喝的爱得不得了,不爱喝的根本咽不下去。不过这东西可是我们寿杨的宝贝,老一辈人没有不喜欢的。”
他继续介绍道:“吃‘头脑’还有讲究呢,要配上一壶温热的黄酒,一碟腌韭菜,还有刚出炉的烧麦。”说着,服务员已经将这些配套的食物一一送上桌。
陈秋铭看着这一桌颇具仪式感的早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