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象牙塔外的天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六章 象牙塔外的天空 (第2/3页)

他总是一个人吗?不太合群?”

    博川接话道:“谷江河性格是有点独来独往,不太爱说话,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或者运动。我们叫他一起打球他都不太来。”

    陈秋铭看着谷江河独自坚持、心无旁骛的背影,若有所思。他转而问靳皓和博川:“我看你们倒是挺会找乐子。不过,除了这样看看风景……呃,陶冶情操,就没想过去参加点什么社团活动?大学里社团那么多,找点自己感兴趣的,既能玩又能学东西,还能认识新朋友,不比干坐着强?”

    一听这话,靳皓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撇了撇嘴:“铭哥,您刚来不知道。咱们系……唉,潘主任那边卡得死。他不喜欢我们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活动,说那是‘不务正业’,分散学习精力。恨不得我们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

    博川也抱怨道:“就是!系里那个辩论社,还是因为能锻炼专业能力,江主任力保,才勉强留下来的。就这,潘主任还老想着找机会给它缩编或者停掉呢。其他社团想都别想,根本不让成立。”

    “还有这种事?”陈秋铭的眉头皱了起来,“大学不就是应该百花齐放吗?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光院级社团就一百多个,什么话剧社、动漫社、骑行社、航模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那才叫大学生活,精彩得很!照你们这么说,这大学不上得跟高中似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王春雨在一旁赞同地点头,以她专业的口吻补充道:“陈老师说得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能力培养和社交拓展至关重要。这被称为‘第二课堂’,其育人功能很多时候并不亚于第一课堂。不能仅仅为了便于管理,就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的需求。一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容易变成只会读书的‘工具人’,这是教育的失败。”

    靳皓和博川听得连连点头,脸上写满了“深得我心”的表情。

    “可是潘主任说了算啊……”靳皓无奈地耸耸肩。

    陈秋铭望着体育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听着耳边充满活力的声响,再对比靳皓、博川话语中透露出的压抑和无奈,心中那股不平之气又升腾起来。这种僵化保守的管理理念,与他所追求的教育图景背道而驰。

    第二天一早,陈秋铭就来到了系主任江芸的办公室。

    “江主任,我想跟您反映一个情况,也提个建议。”陈秋铭开门见山。

    “哦?秋铭老师你说。”江芸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

    “我最近观察和了解到,我们系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几乎被限制在了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之间。除了学习,缺乏必要的文体活动和社团锻炼。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陈秋铭语气恳切。

    江芸若有所思:“这个问题我也隐约注意到了。最近我翻看《龙城教育报》,恰好看到一位知名教育专家撰文,专门强调了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作用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

    “是的,江主任。”陈秋铭见江芸也有同感,立刻趁热打铁,“所以我建议,我们系是否可以牵头,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一些文艺体育类的社团?比如篮球队、足球队、合唱团、舞蹈队、读书会等等?哪怕一开始规模小一点,先搞起来,把气氛带动起来。”

    江芸沉吟了片刻:“你的建议很有建设性。这样吧,下午我召集潘主任、翁老师、娄老师、温老师还有你,我们一起开个会,专门讨论一下这个事情。”

    下午的主任办公室里,气氛略显凝重。江芸首先抛出了成立文体社团的议题。

    果不其然,潘禹会第一个站出来强烈反对:“江主任,我认为此事欠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搞那么多社团活动,必然分散精力,导致学业荒废!现在的学生本身自律性就差,思维再一活跃,就更难管理了!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心无旁骛,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

    陈秋铭立刻反驳:“潘主任,我不敢苟同!大学是象牙塔,是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地方,不是高考集训营!我们不能为了管理方便,就一味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那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失败!社团活动正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锻炼综合素养的最佳平台!”

    潘禹会脸色涨红,声音提高了八度:“你说得轻巧!搞活动不需要投入精力监管吗?活动经费从哪里出?安全问题谁负责?出了事谁担责任?这些你想过没有?为了点虚头巴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