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献含嘉仓,救天下人 (第3/3页)
除问题。”
“长此以往恐长安缺粮之事要愈发严重。”
“朝中有人提议迁都洛阳,师父您以为如何?”
依靠陈家的含嘉仓,确实可以让暂供长安。
只是长此以往,恐即便泱泱大族如陈家,也要负担不起了。
况且。
若当真如此,对于李家来说,不等于将咽喉送入了陈家手中?
李承乾信陈修竹。
但他不确定以后的每一任陈家族长都值得信任。
也不敢确定,每一位大唐皇帝都会像他一样相信陈家。
若皇室和陈家闹起来……
其结果如何,李承乾甚至不敢想象。
陈修竹眯了眯眼,道:“迁都?”
“此事不可。”
如今人大都往长安涌,长此以往,长安人口便会越来越多,而在这个时代,人口便是最大的生产力。
李承乾长叹一声。
“朕也不想,可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若能有不迁都的法子,李承乾并不想再折腾一场。
陈修竹沉吟片刻。
“陛下若是不想迁都,不如在洛阳修一个行宫。”
对此法,李承乾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修一个行宫有什么用?
一个行宫能分过去多少人?
长安的人口冗余,可并非是修建一个小小行宫就能解决的。
见李承乾一头雾水,陈修竹只淡笑不语,将目光落在了陈政身上。
陈政又推了一杯抹茶至李承乾面前。
见李承乾喝罢,方才开口道:“寻常的行宫自然没甚大作用,可若是文治行宫呢?”
“陛下大可以将殿试的举办放在洛阳行宫之中,如此一来天下学子自然会汇聚洛阳,长安的人口冗余问题便能稍加缓解。”
“甚至,长安学宫亦不再设政治科目,将科举和文化重心彻底移至洛阳。”
“届时洛阳自然会成为第二都城。”
李承乾听陈政之言,先是皱眉。
毕竟文人学子乃大唐政治根基,怎能将其尽数放至洛阳?
可越琢磨,他便越觉得此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