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3章 文化中心,太子之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103章 文化中心,太子之心 (第1/3页)

    论及文化底蕴,洛阳其实并不弱于长安。

    且洛阳虽距皇家远,却离陈家近,有陈家震慑,那些学子也不敢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斟酌一番,李承乾当场拍板,于洛阳建立文治行宫。

    不仅每三年在文治行宫举行殿试。

    在不举办殿试的那两年,也会举办论学大会,邀有才之士参加论学,展露才华。

    ……

    永徽二十一年。

    文治行宫建成。

    李承乾亲自前往文治行宫,进行殿试,还特地邀请了陈修竹一同前往。

    大才子张说文采极佳,不仅卷面答得好,在李承乾考教时,亦对答如流,口若悬河。

    被钦点为状元时,亦是镇定自若,荣辱不惊。

    可当陈修竹淡淡赞了他一句不错时。

    他竟激动地涨红了脸,连连作揖,直道谬赞。

    经此。

    文治行宫在天下文人心目中的位置,算是彻底立住了。

    众多文人从大唐各个地方前往洛阳,其中自然也有不少大唐的文人。

    连带着书画商,杂货商,都跟着往洛阳迁了不少。

    着实缓解了长安的人口压力。

    仅一个行宫发挥出的作用,便堪比迁宫带来的效果,甚至因此,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文人与官员的结交勾连。

    使得新上任的官员更加纯粹。

    与此同时。

    陈家在文人之中的地位亦有所提升。

    毕竟虽然陈家人轻易不入朝堂,可当真论起来,随便拉一个陈家弟子出来,其文学造诣都堪比贡生。

    众文人身在洛阳,便多少会同陈家人打交道,耳濡目染陈家的风骨与气节。

    ……

    永徽二十五年。

    因李承乾重用科举出身的官员,对举荐出身的则不闻不问,引得众世家官宦不满。

    互通有无后,连着二三十封折子被送上御案,拐弯抹角地表达着他们的愤懑。

    “真是反了天了。”

    “朕愿意用谁就用谁,哪里轮得到他们说三道四!”

    对于众臣的态度,李承乾自是一万个不满。

    自他上位以来,少有挫折。

    时至今日,至高无上的皇权被他牢牢地掌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