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王发媳妇儿咯 (第3/3页)
问题、繁衍子嗣的时候了。
谈不上什么情情爱爱的,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夹杂着责任与利益的双重选择。
四月初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蜀王府后花园经过简单打理,虽无过多奇花异草,却也显得清幽雅致。
在临湖的一处水榭中,江瀚换下了一身戎装,穿着一件青色的常服,坐在石凳上,等着赵胜将人引来。
他神色平静,看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件寻常的公务。
首先被引来的是一位身着浅绿色襦裙的女子。
她在水榭外略整了整衣襟,才在侍女的陪同下缓步走入。
只见她身形窈窕,瓜子脸,皮肤白皙,眉眼细长,透着一股书卷气,正是李兴怀的女儿李曼文。
她走到江瀚面前约五步远的地方,便停下脚步,微微垂下眼帘,屈膝行了一礼,声音轻柔:
“民女李曼文,拜见汉王。”
“不必多礼,坐吧。”
江瀚点点头,指了指对面的石凳。
李曼文依言坐下,双手交迭放在膝上,姿态极为端正,只是目光始终看着自己的裙摆,显得有些拘谨。
江瀚打量了她一下,开口问道:
“平日里在家,都喜欢做些什么?”
李曼文轻声答道:
“回汉王话,无非是读些《女诫》、《列女传》,偶尔临摹字帖,或做些针线女红。”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场面。
在这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女子都讲究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这样面对男子的场景,简直少之又少。
江瀚听李曼文说什么《女诫》、《列女传》,只觉得有些无趣,于是转移起话题来:
“可曾读过其他书?”
“比如经史,或者诗词一类?”
李曼文轻轻摇头:
“家父说,史书杂学非女儿家本分,未曾多读。
“诗词……也只是偶尔翻看些易安居士的婉约词作,聊以消遣。”
她回答得滴水不漏,却也堵死了所有深入交流的可能。
江瀚又随口问了些关于剑州风土、家中情况的问题,李曼文都一一作答,言辞得体,态度恭顺,但总像是隔着一层无形的墙,让人难以接近。
整个交谈过程平淡如水,客气而疏远。
约莫一炷香后,江瀚便让侍女将李曼文送了出去。
李曼文走后,江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脸上没什么表情。
稍事休息后,第二位女子被引了进来。
与李曼文的含蓄不同,这位女子步伐明显轻快一些,身上穿着一件鹅黄色的衣衫,衬得皮肤愈发白皙红润。
她是王承弼的女儿,名叫王翌颍。
一张圆润的鹅蛋脸,眼睛大而明亮,像含着两汪清泉,嘴角天然微微上扬,带着几分俏皮的笑意。
她一进来,就带着好奇打量了一下水榭的布置,然后才看向江瀚,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声音清脆:
“民女王翌颍,拜见汉王。”
“坐。”
江瀚同样指了指石凳。
王翌颍坐下后,不像李曼文那样低眉顺眼,而是大胆地抬眼看了看江瀚,眼神明亮,带着些许探究的意味。
“听说王知府诗书传家,王姑娘平日都读些什么书?”
江瀚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王翌颍笑了笑,露出两颗小小的梨涡:
“回汉王,父亲确实藏书甚多。”
“除了女儿家该读的,我也偷偷翻过《史记》、《资治通鉴》,只是看得似懂非懂。”
“除此之外,倒是更喜欢看些地理杂记,比如《水经注》《大唐西域记》之类的。”
“可惜身为女儿身,不能亲自去那些地方看看。”
她语速稍快,带着少女的活泼。
这话引起了江瀚的兴趣:
“哦?你还看《大唐西域记》?”
王翌颍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胡乱翻看罢了。”
“只觉得里面有些故事,比才子佳人的话本有意思些。”
“汉王您征战四方,见过的奇景肯定比书里写的多得多吧?”
她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江瀚身上。
江瀚难得地有了些谈兴,便挑了几件转战途中遇到的趣事和险事说了说。
王翌颍听得极为认真,时而惊讶地睁大眼睛,时而因紧张而握紧双手,听到最后化险为夷,又会松一口气,很自然地拍手称快。
交谈的气氛明显轻松活跃了许多。
江瀚发现,这个姑娘不仅相貌明丽可人,心思也颇为灵动,见识远超寻常闺阁女子,言谈间自有主见,却不让人觉得突兀反感。
约莫两炷香的时间后,王翌颍才在侍女的提醒下,意犹未尽地起身告辞,行礼后翩然离去。
等她走后,赵胜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钻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大王,这两位……您瞧着还成?”
江瀚手指轻轻敲了敲石桌,沉吟片刻,开口道:
“李家姑娘,规矩是极好的,像个大家闺秀。”
他顿了顿,语气没什么起伏,
“王家的这个……倒是有点意思,胆子大,也挺健谈。”
赵胜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那大王的意思是……”
江瀚一锤定音:
“就她俩吧。”
“你回去定个章程,是前后娶还是一起娶?”
“务必办得稳妥些,不要失了礼数,也不要太过奢靡。”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
“对了,军中不是还有很多弟兄也要成亲吗?”
“你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咱们搞个集体的典礼,热闹热闹,也让弟兄们都沾沾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