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 (第1/3页)
江瀚的婚庆大典交由赵胜全权筹备,各项礼仪规程繁琐复杂,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趁着这个空档,江瀚决定先处理一件压在心头许久的大事。
活下来的将士需要娶妻生子,开枝散叶,而那些战死沙场的弟兄,他们的香火也不能断绝。
当初在宁夏银川,他就曾对那些自愿留下来殉爆的伤残老兵们有过承诺,要替他们寻一孤儿,继承香火。
如今江瀚已经称王立制,有了稳固的地盘,那这件事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不仅是给所有活着的将士一个交代,也是给战死的袍泽一个归宿。
他要在成都城内,兴建两座忠烈祠。
经过仔细勘察挑选,江瀚最终选定了两处地点。
第一处设在蜀王府承运殿后的一个配殿,紧挨着祭祀江瀚父母的圜殿。
未来遇到节日、或者举行重大典礼时,这里将由他亲自主祭,象征着阵亡将士享受最高规格的殊荣。
另一处祠堂的地点,则选在了城西的一角,专对百姓和阵亡将士家属开放,以供日常祭奠追思。
城西原本是四川布政使司的衙门所在的位置,现在被江瀚下令空了出来。
他还特地命人,把这片建筑里最高大的一间正堂,改造成祠堂。
纵观数千年历史,很多朝代都曾兴建过忠烈祠。
这并非简单的酬劳与缅怀,同时是一门深奥的政治艺术,两者并不冲突。
强如汉唐,弱如两宋,都设有麒麟阁、凌烟阁、昭勋阁等地,以图画纪念有功之臣。
同时,各地也设有祠庙,祭祀为国捐躯的英烈。
首先,这一行为树立了忠勇的楷模,教化天下万民,什么才是朝廷推崇的价值观;
其次,这一行为还构建了一种“共享天命”的历史叙事,宣示政权并非皇帝一人之私产,而是君臣共同奋斗的成果,极大地增强了合法性与内部凝聚力;
最后一点,兴建祠庙,更是做给活人看的。
朝廷能用极低的成本、比如荣誉、香火等,换取文武百官极大的忠诚,激励后来者为王朝效死力。
反之,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其势必不可久。
远的不说,就说太祖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铺路,大肆屠戮功臣。
这一行为最直接的恶果,造成建文朝廷军事人才大断层。
朱元璋几乎杀光了所有能征善战、富有经验的顶级将帅。
这就导致朱允炆登基后,面对燕王朱棣的叛乱,中央朝廷竟然无经验丰富的老将可用。
无奈之下,朱允炆只能启用擅长防守的老将耿炳文和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结果一败涂地,江山易主。
诚然,这其中也有朱允炆自己的问题。
但如果开国时期的一些名将尚存,燕王的胜算将极其渺茫。
朱元璋的屠杀,可谓是亲手给自己孙子挖好了坟墓。
朱棣继位后,朱元璋精心设计、引以为傲的九边防线,藩王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虽然成祖五征漠北,但他死后,北方防线也开始逐渐衰弱式微。
而且,被屠戮一空的不只是武将,还有大量文官精英。
这种大规模的清洗导致官员人人自危,扼杀了政治活力,严重打击了官僚队伍的自信和主动性。
再加上“廷杖”、“锦衣卫”等酷刑和特务统治手段制度化、常态化,极大地羞辱和践踏了士大夫的尊严。
这使得明朝的君臣关系从宋代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了主仆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你老朱家做得初一,那我文官集团自然也做得十五。
自此,君臣敌视,离心离德。
大明的例子殷鉴不远,江瀚自然要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眼下谈这些还有些为时尚早,手下的将帅们也都他一手带出来的,暂时不需要担心这种情况发生。
现在兴建忠烈祠,不仅仅是为了兑现承诺,更是要向全军上下做出承诺:
凡是有功之人,绝不会被遗忘。
十月中旬,城西的忠烈祠改建完毕。
十六日,江瀚带着城中的文武官员以及中军的部分将官士卒,浩浩荡荡来到祠堂前。
此时的祠堂宽敞肃穆,但却显得空空荡荡,其中还未供奉任何牌位。
江瀚今日前来,并非为了祭祀,而是要亲自为阵亡将士点名立牌。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此类活动他必须亲自参与,不容有丝毫马虎。
随军的文书们抬来了好几个沉重的大木箱,整齐地摆放在祠堂中间的空地上。
箱子里装着的,是数千阵亡将士生前佩戴的腰牌。
按照明代军中的规矩,每个士兵在入伍后都会配发一枚腰牌,上面刻录着姓名、年龄、体貌特征、籍贯以及所属部队番号。
既是身份证明,也是阵亡后辨认遗骸、记录功过的凭证。
巳时正刻,阳光透过高窗洒入祠堂,立牌仪式正式开始。
祠堂内,左侧以李自成、邵勇、李老歪、黑子等一众武将为首,右侧则以赵胜、李兴怀、王承弼等文官为首,所有人皆神情肃穆,鸦雀无声。
礼官自人群中出列,掏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卷轴,诵读祭文:
维王八年,岁在乙亥,十月孟冬,朔越庚申。
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忠烈祠前,告慰我阵亡将士英灵。
汉王曰:
呜呼哀哉!
寰宇崩摧,豺狼当道;生灵倒悬,烽烟四起。
尔等皆起于陇亩之间,本为良善之民,忠勇之士;奈何饥寒迫体,苛政如虎,不得已而提三尺剑,随孤兴义军,举义旗,救黎元于水火。
自陕豫而至川蜀,转战千里,血沃山河。
延安鼓勇,黄河摧锋,银川浴血,历历在目。
众将怀忠勇之志,秉壮烈之气,冒白刃,蹈矢石,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或殒身于王事,或负创而殁阵,碧血丹心,永耀天地!
今日巴蜀初定,皆赖尔等以血肉铺就之功,风悲故垒,露泣荒坟,皆吾同胞、吾同袍也。
孤每念及此,未尝不椎心泣血,痛彻肝肠!
今特建此祠,受万民敬仰,享后世血食。
尔后之嗣,孤使继之,英灵不远,伏惟尚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