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2 (第2/3页)
这本书,踩的坑就少多了,在严格合理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是将产业脉络是讲得明明白白的。
在多次疯狂试探下,我清楚的感知到了那根线的具体摆放。
一度我的编辑蓬莱大大还曾感慨过:你好几个月没找过我了。
但是,这本书仅仅精品线守门员的成绩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太合理,也就让读者没有爽感。
老实说,这一点让我很迷茫。
毕竟,做一件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认同感和正反馈。
但自己选择了任性,就只能去承担任性的后果。
而且,我确实没办法昧着自己的良心去不合理。
正如你本来是个学渣,重生之后你便可以成为学霸?
这是不是把‘学霸’的含金量看得太低了?
有些事,不是你重生回去光是努力就能做到的。
光是努力,是突破不了那根线的。
20年多年前,这根线叫做985。
20多年后的今天,这根线叫做C9。
正如很多人在吐槽我书里的时间线,觉得时间线太短了。
但是现实并不是如此。
在现实里,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型民营企业只有3.3年,仅有10%的企业能够幸存超过3年,而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仅为7.8年。
这中间还包含着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
也就是说,在现实里,实际上一家企业从诞生开始,如果9个月之内没法做大做强,它后期能做大做强的概率连百万分之一都没有。
企业的发展,不是学校里的打怪升级慢慢发育。
哪有什么鬼时间去磨蹭的?
人和人之间的成就高低,除了家境支持、天赋的显著区别以外,最大的分野在于执行力。
甚至执行力能部分弥补家境和天赋。
也正如码字一般。
普通人一个小时连800字作文都憋的难受,但网文写手如果一个小时只码800字,那他在这一行能幸存的概率也不超过百万分之一。
大部分写手每个小时都能至少达到1600字以上,注意我说的是成品字数而不是时间统计里的码字速率。
但作为一个截止今日码字1222天,共计发布文字917.2万,日均发布7505字三本书两本精品的兼职写手,我也很难理解那些交不出成绩还动不动就断更、就卡文、就太监的全职4K党。
作为一个教书匠,作为一个几个孩子的爹,我每天码字的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
你的一天,和我的一天,并不一样。
你幻想的循序渐进、见面先加微信然后微信里先聊它半个月一个月、‘我们先从朋友做起’的爱情,我也很难理解。
正如一道压轴题,学霸三分钟写完,学渣三个小时卷面上也只有一个‘解’字一样。
学霸是极少数,学渣是绝大多数,但能用绝大多数的做不到去证明没人能做到吗?
所以我没法捏着鼻子去拖时间。
收束回来,说回本书。
这本书或者说我写的这几本书,最大的坑,在于半导体这个题材。
它是一个后发国家需要举国体制才能推动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要追求合理,不可避免需要涉政。
聚焦到我个人,那就是写作手法下的题材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从写手的基本素养来说,我并不应该去碰这个题材。
那么为什么我会碰?
这就是我什么四本书一直在半导体产业里拧巴的另一个原因了。
很简单,当初写书,一则是因为书友群里的‘键盘给你’之类的说法,另外便是时代背景。
今天看来,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无限生机。
但是,各位,2021年呢?
你们还能想起2021年那时的舆论环境吗?
多的不说,少的不唠,不然这感言也被封了。
21年,是这个产业上奋战的人们心理最苦闷的时刻。
社会上没人相信会成功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