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3章 银根又紧和金银套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343章 银根又紧和金银套利 (第1/3页)

    苏泽并不知道勋贵们的谋划,就算知道大概也只会觉得正常。

    从武监成立的那一刻开始,职业军人这个团体就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

    本来当做后备军官团的禁卫营,这些勋贵却想搞成参谋团?

    任何制度的设计者,都无法料想制度最后会落实成什么样子。

    当然,这一切还只停留在勋贵们的谋划中,最后禁卫营能不能真的成为内阁一样的军事参赞机关,就要看多方博弈的结果了。

    ——

    六月二十三日,在多方配合下,武监新生入学的仪式终于筹备完毕。

    苏泽看看着这一期的新生名单。

    名单上,依然以等待袭职的世兵子弟为主的。

    但是这一期兵部加强了考核标准,勋臣子弟和世兵子弟,不仅仅要进行读书写字的考核,考察基本的兵法素养,还需要进行武艺测试。

    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要先降入武监预科读书,等读完之后考核通过才能升入武监。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名从地方上推荐的武学尖子。

    这些都是地方学政官员推举而来的,都通过了兵部的考核,素质相当不错。

    其中有一个名叫祝山的读书人,他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但是从小就向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向地方提学自荐获得了推荐名额。

    祝山通过了武艺测试,箭术和体能都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虽然苏泽也是尽心经营了,和原时空竞争激烈的军校相比,大明的最高军事学府依然像是个草台班子。

    但苏泽知道,日后武监最有成就的,大概也就是这么前几批的学生。

    没办法,在东亚内卷体制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大明初年,秀才就算是不错的学历了。

    但是到了今天,“穷秀才”已经用来形容穷困的读书人了。

    这前几批武监毕业生,必然会占据最重要的岗位,他们的后来者就要等着他们让出位置才有机会。

    虽然历朝历代都喊着“人才无价”,但实际上人才是不值钱的,真的值钱是能锻炼人才的岗位。

    最后能走到高位的人才,都是需要一个个岗位历练出来的,如果向上的通道堵塞,那无论读书再厉害也没有出头的机会。

    对于前几届的武监生来说,京营新军刚刚成立,大明朝也处于对外的扩张期,只要能活下来就一直有升迁的机会,而不用担心前面有人挡着路。

    但是等几期过去,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基层做起,拼尽全力争取一个向上突破的机会了。

    ——

    就在苏泽刚刚弄完了武监新生的事情,两名户部官员来到了报馆。

    户部山东清吏司主司葛烨,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魏恽。

    当年苏泽因为张居正的提议,挂在户部山东清吏司下担任员外郎,和两人曾经有过共事,相处的相当愉快。

    葛烨是个严谨的务实官员,而魏恽也是个能力不错的年轻官员。

    后来苏泽在推广商税的时候,提议在山东清吏司下设立商税局,推荐了魏恽担任局长,商税工作也开展的不错。

    苏泽将两人请入报馆,葛烨说明了来意。

    “苏翰林,我们二人是为了登莱铸币的事情而来。”

    “登莱铸币?”

    苏泽有些疑惑。

    难道是铸币工坊出了问题?

    原本负责铸币的登莱镇守太监张诚升入司礼监,继任者听说也是个能干的太监,不应该这么快就出问题吧?

    葛烨说道:

    “铸币所铸币至今,来往登莱港口的商人都是用银元交易,登莱铸币所铸币数量连月下滑,已经影响了内帑火耗收入。”

    “内阁和司礼监多次查问,张阁老也对我们山东的近况不满意。”

    苏泽看向两人,也明白了两人的来意。

    登莱铸币所开设多年,一两银子可以铸成两枚银元,这巨大的铸币利润,已经成了朝廷财政的重要收入。

    但是市面上的野生银子总是有限的,而且商人知道在大明港口交易,自然会换成银元再来港口,这样能收到的铸币税必然要下滑。

    这本来不是苏泽担心的事情,但是葛烨下一句话,却让苏泽皱起眉头,葛烨说道:

    “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