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喜得贵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0章 喜得贵子 (第2/3页)

随着大明商业活动的活跃,这种兑换业务更加发达。

    当然,这些钱庄也免不了兼营私铸、典当、高利贷,京师的几家钱庄历史悠久,背后都有权贵撑腰。

    这段日子,京师的钱庄日子却不好过了。

    主要原因自然是银元和黄铜币的大量铸造,这近两年的连续铸币,逐步淘汰了各种劣币。

    而良币的用途越来越广,商贾百姓也开始习惯用良币交易,原本靠着买卖钱币赚钱的钱庄,生意自然撑不下去了。

    范宽说道:“但是票号是用来异地兑银的。”

    范宽解释说道:

    “最早的票号业务,出现在市舶司之间。”

    “市舶司得在各个港口之间贸易,所得的利润如果都换成钱存在船上要占用货仓,十分的不方便。”

    “于是登莱市舶司镇守太监张诚就向司礼监提议,在各市舶司设立票号,市舶司商船的盈利可以存在港口市舶司的票号中,票号开具收据。”

    “最后这些银元反正都要送入京师,再由票号收据来统计入内帑。”

    范宝贤一思考,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反正市舶司的盈余都是要送入京师内帑的,这个办法就节省了将银元运来运去的浪费。

    范宽说道:

    “族长,您不觉得这票号很便利吗?”

    范宝贤点头。

    范宽又说道:

    “属下在直沽办报,也经常听商人抱怨,要往来银钱于京师和直沽。”

    “所以属下就想,为什么我们大同范氏不能在直沽和京师分别设立票号呢?”

    “商人在直沽存了银钱,直沽的票号开具收据,商人凭借收据,可以在京师支取,反之亦然。”

    范宝贤低头思考起来。

    作为一个商业家族首领,范宝贤自然不会去问票号怎么赚钱这种问题。

    别人将钱存在自家票号里,这沉淀的资金就是下蛋的金鸡。

    如今京师直沽这么多赚钱的产业,随便拿钱出来投资点什么都能赚上不少。

    而且钱这个东西,就是越多越能生钱,正如同范宽所说的那样,如果这个票号真的能让往来商人都存钱在里面,那就等于大同范氏有了一座金库。

    范宝贤思考的是其他问题。

    他问道:

    “这银票如何防伪?”

    范宽说道:

    “两边票号开具的票根,都一式三联,用特殊的笺纸再签字画押盖章,其中一联用快马在京师和直沽之间递送,所有的票据要合勘才能兑银出来。”

    范宝贤又低头思考了一下,觉得范宽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京师和直沽不远,但是携带大量银钱出行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如果能兑换成银票出行,可以贴身存放,也可以避免被沿途官吏盘剥。

    范宝贤最终下了决心说道:

    “那就在直沽和京师分别创办范氏票号,先从我们范氏开始,用票号结算银钱。”

    ——

    涂泽明写给苏泽的信中,讲的也是市舶司的票号。

    苏泽只能说,登莱市舶司镇守太监张诚还真有点东西,早期的银行结算业务给他弄出来了。

    明末清代出现的票号,除了是结算机构之外,其实也承担了信用货币发行的功能。

    银票这种商票,其实也类似一种纸币。

    当然,这种民间自发的纸币问题很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明宝钞信用破产后,官方发行纸币的几次努力全都失败了。

    苏泽也没有激进到要发行纸币的地步,张诚在各地市舶司搞的这个银票,不仅仅可以节约银钱流通成本,同样可以用来吸收民间资金。

    苏泽提起笔,开始思考给涂泽明的回信。

    苏泽首先还是建议开放市舶司的票号,让民间商人也可以使用票号的功能。

    苏泽也提出了一种三联银票的防伪手段,并且使用《乐府新报》印书坊研制出的特殊油墨印刷。

    苏泽建议可以用市舶司的商船体系运输这些票据,完成异地存储的防伪工作。

    市舶司的票号,其实已经是一种银行了,如果能吸纳更多社会的资金,就能沉淀资金,成为近代的金融机构。

    苏泽放下笔,就听到门外的侍女喊道:“老爷,娘子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