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225章 滚筒印刷机和未来的新军官 (第1/3页)
在《乐府新报》的销量提升了以后,罗万化就向苏泽提议,将原本的三日一刊改成两日一刊。
但是当时苏泽拒绝了。
原因也很简单,随着刊印数量的增加,印书坊的效率跟不上了。
雕版印刷的效率还是太低了一点。
为了加快印刷速度,罗万化想到的办法是增加雕版匠人,多制作几份雕版同时印刷。
可这样的结果是成本进一步上升,各大报馆都在抢夺雕版匠人,原本就紧缺的雕版匠人更稀缺了。
而且雕版的匠人多了,报纸上出现错漏的也多了,《乐府新报》的印刷质量下降,也引起了巨大的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苏泽不得已重新接管了报馆,开始改进印刷坊。
苏泽的办法,是向工匠悬赏。
结果是今天就有一名匠人上报,他制作出了新的印刷机。
苏泽从成国公府上吊唁回来,就带着罗万化来到了印刷坊。
工匠名叫张毕,是一名雕版学徒,他引着两人来到了一个奇怪的装置前。
罗万化看着这个奇怪的机器,两个木质的圆筒紧紧靠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传动齿轮相互连接,机器边上有一个巨大的摇杆,这和他见过的其他印刷机都不同。
“这机器要怎么印?”
张毕立刻喊来同伴,这名同伴将墨水倒入圆筒边上的墨筒里,然后在两个圆筒之间塞进了纸,然后张毕就开始转动摇杆。
两个圆筒夹着纸不断向前,纸的正面印出了模糊的字迹。
罗万化这才注意到,其中一个木质圆筒上面刻着字,这是一块圆筒形的雕版!
罗万化也觉得这是个巧妙的办法。
原本的雕版印刷,需要匠人刷墨,印刷,压制,才能印出文字来。
这台机器在圆筒雕版滚动的时候自动上墨,在滚动的时候可以连续印刷。
但是看到模糊的字迹,罗万化又失望了。
这么模糊的字迹,是没办法当报纸卖的。
张毕看到罗万化的表情,也有些泄气。
这个滚筒印刷机其实他才研究了一半,但是手里的经费没了,他自己的师父也反对,所以才迫不及待的向苏泽邀功,想要获得进一步的支持。
但毕竟还只是半成品,看来罗万化的态度,应该不是很满意。
苏泽却问道:
“张毕,你是怎么想到的?”
听到苏泽发问,张毕燃起了希望,他连忙说道:
“回苏翰林,草民是看了华阳奖的脱毛机才有的灵感。”
脱毛机?
苏泽才想起来,第一届华阳奖颁给了发明滚筒脱毛机的工匠。
对啊,同样是滚筒,张毕就想到了使用圆筒的雕版,连续印刷报纸的方法。
这世上的聪明人果然多啊!
苏泽感慨了一下。
张毕老老实实的说道:
“苏翰林,罗主编,其实这印刷机还是半成品,就是我手里的钱用完了。”
苏泽对着张毕说道:
“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张毕说道:
“首先是圆筒形的雕版要比普通雕版难刻,我尝试教了很多人,但是没几个人能学会。”
“然后就是上墨,我想了很多办法,墨迹还是不清楚,也容易出现晕染的情况。”
苏泽看向张毕,他和普通的工匠不同,多了几分书卷气,而且面对自己和罗万化也是落落大方,没有那些匠人的局促感。
苏泽好奇的问道:“你识字吗?学匠几年了?”
张毕说道:
“回苏翰林,草民读过蒙学,学匠不到一年。”
“?”
张毕说道:
“草民年幼的时候读过书,原本父母遗命是读书科举,可是考了几次县试都没过。”
竟然是个读书过的匠人,苏泽疑惑的问道:
“那为什么要做工匠?”
张毕说道:
“草民是听了苏翰林的四民道德说,这才下定决心做匠人的。”
“草民读书没天分,从小就喜欢这些工匠事物,但是原本也是迈不出这一步的。”
“但是听了苏翰林的道德之说,匠有匠德,做好匠人也是上利朝廷的事情。”
“朝廷也解除了匠籍限制,于是决心拜师做了匠人。”
原来如此!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在灵济宫大会播撒的种子,现在就有了成果。
张毕可以算是新工匠了。
也难怪他能发明出滚筒印刷机。
苏泽决定帮他一下,于是说道:“字迹不清楚,是不是墨的问题?”
“墨?”
苏泽点头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