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下次一定还干 (第3/3页)
大的好处就是供货充足,就是有缺货的情况,也可以从京师其他店铺调货。
张纯又说道:
“罗总编,城北灾民的消息,还刊不刊?”
罗万化想了想说道:
“找几个文笔好的采风使,采访几个流民,将他们遭灾逃荒的经历写出来,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报纸上,给户部一些压力。”
苏泽听完暗暗点头,这一招其实也不稀奇了。
文人,玩弄文字就是本能一样。
宋代王安石变法失败,一个直接的导火索,就是郑侠上《流民图》,神宗皇帝看完流泪不止,下令废除了青苗法。
直接写城外遭灾的新闻,并不能引起多少共鸣,罗万化让人采访流民,将他们的经历写成报道,那杀伤力就要大多了。
普通百姓读了能产生共鸣,官员读完也能明白流民的凄惨,自然就能对决策层产生压力。
布置完了工作后,众采访使退去,罗万化这才看到了角落里的苏泽。
一见到苏泽,罗万化这样的老好人也有了几分抱怨。
“子霖兄,这报馆的事情你也忒不上心了。”
苏泽笑着说道:
“有一甫兄在,苏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罗万化最近勤修“情商”,已经免疫苏泽这类的套路,直接说道:
“子霖兄你可知道《新君子报》最近也开始连载志怪故事,都是一些篇幅不长的精巧短篇,在市井茶馆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乐府新报》。“
苏泽点点头,上次罗万化已经和自己说过这件事了。
长篇连载是有门槛的。
普通百姓未必有闲暇追更西游记,所以短平快的猎奇志怪故事,实际上更有市场。
明代出版再版盗版最多的话本,不是《西游记》,不是《金瓶梅》,而是《三言二拍》。
而《三言二拍》就是典型的章回体,也就是一章一个完整的中短篇故事,内容也都是民间常见的世俗故事。
看到苏泽老神在在的样子,罗万化更是着急,苏泽问道:
“第四版还有空板面吗?”
罗万化眼睛一亮,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要动笔了?”
苏泽点头说道:
“正好有几篇小故事,就当练练笔吧。”
罗万化大喜道:
“有了子霖兄出手,我们《乐府新报》的销量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如今京师一官两私,《乐府新报》和《新乐府报》并驾齐驱。
《新乐府报》是私报,所以文章更加肆无忌惮,各类话题百无禁忌,而且《新乐府报》的主编似乎没有特定的政治立场,立场向左的文章都可以刊登在同一版面,京师读书人戏称“左右互搏”。
《新君子报》在前些日子换了风格,开始迎合底层文化人的市场,弄了不少世俗读物,甚至一些露骨的文章也公然刊印,销量也在快速增长。
《乐府新报》是官报,其实没有销量的要求,但是罗万化不愿意报纸在自己手上让出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些日子都泡在报馆想对策。
从苏泽中约到了一篇短篇话本,罗万化莫名觉得安心了很多。
苏泽已经无数次证明,只要他出手,一切都能好起来。
解决了报社的问题,两人开始闲聊起来。
罗万化说道:
“肩吾(沈一贯字)兄快要回来了吧?”
苏泽点头说道:
“前几天飞鸽传书,使团已经到了大同右卫,算算日子,返京就是这两天了。”
罗万化长舒一口气说道:
“肩吾兄这趟出使,可算是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但立下此等大功,肯定要升迁了。”
苏泽点头,富贵险中求,自古以来出使敌国都是大功劳。
有了这份功劳,日后沈一贯的官场之路就要比别人好走很多。
罗万化又说道:
“这次肩吾兄回来,一定要让写上十几份稿件,好好介绍一下草原的风土人情!”
苏泽看向罗万化,原来你盼着沈一贯回来是为了报纸啊?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都察院的沈藻和王任重走进了报馆。
“子霖兄,你听说太子给贵妃祝寿的事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