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7章 给张居正的“礼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7章 给张居正的“礼物” (第2/3页)

和戚继光也判断蒙古人是虚张声势,但是谁能保证战争就打不起来?

    历史上很多战争的起因都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历史演进总是必然中带着偶然。

    苏泽又拿起了前日子傅顺的来信。

    东胜卫棱堡的进度,甚至要比预计的还顺利。

    东胜卫并不是一座棱堡。

    戚继光和傅顺实地考察,最终决定东套开始,一直到兔毛川,修建五座能相互呼应的棱堡。

    每一座棱堡都可以驻军百人,棱堡内挖掘能供五百人饮用的水井,储存足够五百人坚守一年的粮食,以及够用三个月的火炮和弹丸。

    戚继光也给东胜卫棱堡的城外设置了农田,用来种植土豆作为主粮。

    五座东胜卫棱堡内也都建有烽火台,一旦蒙古人南下,五座东胜卫燃起烽烟,消息就能传递到大同右卫。

    东胜卫棱堡都卡在关键要道上,蒙古人如果绕过东胜卫,那城内的士兵就能冲出棱堡,袭扰蒙古人的后勤。

    按照戚继光的设计,五座东胜棱堡建成后,蒙古人再选择从兔毛川入侵,就会被这五座棱堡卡住七寸,钉死在兔毛川上。

    如今这五座东胜棱堡已经完工了三座,剩下的两座也已经准备开工,傅顺有信心在今年秋收之前完成五座棱堡。

    苏泽松了一口气。

    东胜卫是控制草原的缰绳,一旦完工大明就能占据战略主动权,这之后是战是和就掌握在大明手里了。

    苏泽放心的放下信。

    北疆战略,是苏泽利用金手指改变历史进程,一步步布局完成的大战略。

    如今这个战略算是尘埃落定了。

    苏泽在充满了成就感的同时,却又升起了更大的紧迫感。

    俺答部是大明最直观的敌人,可知道历史发展的苏泽却知道,这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敌人。

    甚至这个时代还没崛起的东北某部落,也不是大明的头号敌人。

    大明的敌人一直在自己体内。

    如何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带领大明完成变革,突破治乱循环的陷阱,突破农业时代的束缚,才是真正关系到大明国祚的事情。

    苏泽站起来,走到公堂的门前,看着山东清吏司的牌匾。

    解决了北方边疆问题后,现在轮到户部了。

    首先是货币问题。

    登莱铸币局发行的货币已经在京师流通,但是货币总量还远远不够。

    按照苏泽的测算,在保持现在铸币速度的前提下,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银元和黄铜币才能覆盖主要城市。

    而要让新币在整个大明流通起来,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对于这点,苏泽也没办法。

    铸币也不是光有工坊就可以的,登莱港口贸易量就这么大,流入的白银也就这么多,想要多铸币也没有材料。

    想要加快这个速度,除非大明占据一座超级银矿,再升级到蒸汽机铸币才行。

    不过苏泽倒是并不着急,货币这东西本身就是建立在信用上的。

    而大明官府的信用,如果强行推动反而适得其反,慢慢发行货币反倒是更加稳妥的办法。

    其次是税收问题。

    货币没有普及流通,现在也没有实行一条鞭法的基础,征收工商税也需要一支能够对商人征税的专业官僚群体,这些也都没到时候。

    但是在这些改革之前,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

    苏泽走到书桌前,提起笔写下了这份准备已久的奏疏。

    《请修隆庆会计录疏》。

    任何有关财政的改革,第一步都是要搞清楚有多少家底。

    历史上,在张居正推动一条鞭法前,就组织编写了《万历会计录》。

    《万历会计录》之内容以地理区分。

    先全国,后以省冠府,以府冠具。以收支数额区分,以总数冠分数,以分数合总数。

    以收支门类区分,先是全国田粮旧额岁入岁出总数,之后依次为省府州县分数、边镇饷数、库监、光禄、宗藩、职官、俸禄、漕运、仓场、营卫俸粮、屯田、盐法、茶法、钱法、钞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