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学荀子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四章 学荀子者 (第3/3页)

允许别人看他的书,还让别人多看看。

    只不过,在这里会看公子的书的人,只有辛胜与田安。

    至于潼关县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

    辛胜坐在屋门前,正专注地看着书。

    巡视这里的士兵见到篱笆内的小屋前,老将军正端坐着,神色一脸专注地看着书。

    这让一群士兵很是好奇,当然其中也有须发灰白的老秦军更好奇,众人好奇老将军都一把年纪了,还在看书。

    辛胜坐着看书有些累了,就站起来一边走,一边看着,不得不说公子的书其中所言治理方法,颇有意思。

    就譬如荀子曾有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公子的理解中却将其延伸到了为民为国,艰苦奋斗。

    光是看着这些想法,辛胜自以为也是学富五车的人,自己的学识不比那些齐鲁博士差。

    大秦的将军不学富五车,都不好意思领兵。

    在当年的秦国,能领大军者,如王翦,蒙武,蒙恬,魏冉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

    辛胜觉得当年庞涓,孙膑,李牧,其学识都是拔尖的。

    可近来常看公子的书……

    辛胜总觉得自己的价值观,正在被一次次的拔高。

    当辛胜走出这个小院,几个士卒便迅速站定,老将军一把年纪还如此勤奋看书,难道说是大秦又要开战了?

    辛胜看书当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充实自己的精神。

    这也是辛胜一把年纪了,能保持如此充实的精气神,并且双目锐利,是因如今一大把年纪了,他也坚持多读书,虽说哪怕学一辈子也比不上王翦,孙膑或李牧,但至少在学。

    扶苏坐在黄河边,正手提一把长弓,朝着黄河远处放出一箭,箭矢落在靶子上,箭法不是太好,箭矢没落在靶心上。

    闲暇下来的扶苏,几乎要将如今秦军所用的兵器都练一个遍。

    辛胜也拿起一把长弓,朝着远处靶子放箭,箭矢精准落在靶心上。

    扶苏道:“蒙恬来信了。”

    闻言,辛胜道:“北边有消息了?”

    扶苏道:“去年北方冻死了不少匈奴人,冻死了不少牲畜,正值天暖,蒙恬手中有一支兵马去查探匈奴的情况,遇到了一伙匈奴人,双方在草原上奔袭游战,双方都损失了一些人手,蒙恬说要让上郡的兵马勤练骑射。”

    “丞相说过,现在我们只是在上郡修长城,等将来有一天一定要扫清北境,修长城于戎境。”

    说话的正是走来的张苍。

    扶苏又放出一箭,弓弦还在震动。

    老师此言之意,就是要将匈奴扫清。

    不止于此,修长城于戎境,是要将长城修到匈奴人的家里去。

    张苍朝着身后招了招手,就有人推着车而来,车上装着不少枇杷与各种水果。

    张苍拿起一颗李子,咬了一口道:“蜀中送来的,拿了一半给章邯将军,余下的也吃不完。”

    辛胜叹道:“老夫也吃不完的。”

    张苍让人放下一筐,又道:“苍给华阴县送去。”

    扶苏行礼道:“有劳老师了。”

    张苍摆手道:“待入暑,敬业县还有桑葚吃。”

    说着话,张苍就一路朝着华阴县的方向而去,他身后的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在推着车。

    这都是最早时期敬业县养大的孩子,这些孩子读了四年的书,能够识字,勉强读一些文章。

    现在,他们都能够给章邯,叔孙通,张苍帮忙。

    五天前,回家的那些工匠,都还未来潼关。

    扶苏不担心他们会反悔,在秦任职工匠,他们根本没法跑。

    事涉他们的家人,扶苏愿意给他们时间去处置家事,然后再踏踏实实地搬来潼关。

    所以,当田安想派人去问询工匠们为何迟迟不来,扶苏拦住了他。

    田安只好一边挖着蒜,低声地将心中的困惑对坐在篱笆外的辛胜说着。

    辛胜道:“公子既让他们回家处置家事,给他们时间而不去催促他们,是因公子气度,言而有信,需先立信,才会有更多人的效忠公子扶苏。”

    田安还在回味这番话。

    辛胜自语道:“学荀子者,博学,明辨,笃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