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1章 这下子收获可大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1章 这下子收获可大了 (第2/3页)

  两只被细麻绳捆住双脚、羽毛灰扑扑的野鸡,长长的尾羽耷拉着,已经冻得奄奄一息。

    还有一只个头不小的灰野兔,它同样被捆着四肢,但还在徒劳的蹦达着。

    “都是跟着俺老槐二爷爷去逮的,这松鼠窜得快,差点让它溜了。”

    “野鸡是老槐二爷爷下套子逮到的,估计它们昨天就落套子里了,都快冻死了。”

    半大小子们得意地介绍着“战利品”,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还有这兔子,柱子哥说是砍树的时候在树底下兔子窝里堵住的,瞧,一窝呢……”

    他们将袋子口撸下来给钱进看。

    里面还有好几只儿童拳头大小的小毛团,竟然是小兔子。

    周铁镇看着这些活物哈哈一笑,大手一挥:“钱主任,这些山里的野趣儿你得带回去,你那里兄弟姊妹多,家里孩子也多。”

    “拿这些东西给孩子耍个新鲜吧,这野鸡野兔,收拾干净了,给家里添个野味。”

    “别看现在冻僵了,可煮汤炖肉依然鲜得很,城里可吃不着这口!”

    钱进看着笼子里瑟瑟发抖的小松鼠和山雀,还有那冻硬的野鸡野兔,心头涌上一股暖意。

    这质朴的馈赠,带着山野的灵气和社员们的真诚。

    他不客气的送入驾驶室,又去车头旁边地上把一个个的尿素袋子倒拽起来:

    “来,给同志们准备了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他把袋子打开往外倒,全是同一款式的劳保棉鞋,保暖、结实,一双鞋能穿三年。

    这些棉鞋全是正品解放鞋,加绒加厚高帮设计,鞋底是橡胶大底,用的是新技术,非常耐磨。

    鞋面总共是两层,外面一层军用布,里面是反绒牛皮,鞋底夹层带钢板整体支撑,这样即使橡胶层磨坏了,自己用橡胶烧融化也能修补。

    山里头哪有这样的好东西?

    别说山里了,就是城里也没有。

    周铁镇看到这样的鞋子很诧异,拿到手里试了试后吃惊的问:“怎么这么沉?”

    青年们顿时凑上来,勾肩搭背围着满地的鞋子好奇的看。

    钱进拿起一双给他们展示:“高帮厚鞋底,肯定沉呀,你们放心的穿,这鞋子又保暖又结实,准能穿好几年呢。”

    周铁镇不跟他客气,招呼劳力们说:“还都他妈愣着干什么?赶紧谢谢钱主任,然后队长查查鞋号,上来领鞋子了。”

    钱进说道:“我当初不知道队里多少劳力,带了一百五十双过来。”

    周铁镇笑道:“够用够用,今天过来忙活的劳力一共一百零六号……”

    “这些小伙子大姑娘也得送一双。”钱进摸摸铁蛋、石头等人的脑袋。

    相比上次夏天他们带钱进进山的时候,如今这些人都窜了一截。

    周铁镇比划了一下:“这鞋子太大了,算了算了,反正他们哥哥老子都在这里,他们就义务劳动了。”

    铁蛋很懂事,大声说:“钱主任,我们是尊重你才给你去找这些玩意儿,你啥也不用给我们,不过给二爷爷一双鞋吧,二爷爷跑山的时候,还得用草绳绑着鞋底呢。”

    “你二爷爷那是防滑。”有个青年脸红了。

    老槐是他父亲。

    钱进说道:“给老槐叔一双鞋,中午还吃了老槐叔家里的腊肉呢。”

    “另外还有牵着狗去抓野猪的那几位大叔,一人也给分一双。”

    “这些东西有的是,这次过来着急,没准备那么多,下次吧,下次咱队里人不管男女老少,一人一双新鞋一套新衣裳。”

    “这些孩子你们给我报个数,我在城里给他们买书包,一人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

    半大小子们高兴的嗷嗷叫。

    劳力们开始分鞋子,有的拿到手立马穿上了:“真舒服,真暖和,这鞋子好啊,咱就是过年也没穿过这样的鞋。”

    劳力里头有父子兵,当爹的上去给儿子后脑勺一巴掌:“瞎闹,给我脱了,回去洗洗脚再穿,你弄个臭脚在里头……”

    还有的商量着:“啥时候咱去城里的时候再穿,瞧瞧这鞋,这是军鞋吧?”

    快要过年了。

    劳力们分到鞋子格外高兴:“多少年过年没买新鞋了?行,今年跟着钱主任沾光穿上新鞋了……”

    周铁镇也分了一双特大号的。

    他伸手在鞋里摸了摸加厚绒毛,脸上情不自禁露出笑容:“这东西真好啊,这穿上得多暖和呀?今年冬天脚上冻疮能治好了。”

    陈寿江过来催促钱进:“四兄弟,走吧?天黑的太早了。”

    钱进给周铁镇使了个眼色:“老物件?”

    “这个早备好了,你带走就行了!”周铁镇闻言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改革开放了,经济环境好转了,政策放松了,这样私下里一些交易也就没必要太谨慎了。

    周铁镇转过头,朝旁边一直跟着忙活的保管员老汉使了个眼色。

    老汉会意,他招呼了几个后生跟自己走,然后小跑着离开。

    很快,两个后生抬着一个用破麻袋片盖着的、沉甸甸的扁长木箱快步走了过来。

    周铁镇亲自上前,一把掀开了覆盖的破麻袋片。

    这木箱子是粗糙的松木板钉成的,透着原木的纹理和松脂味。

    后面又有四个箱子陆续送到。

    有两个似乎是老旧褪色的樟木箱,边角磨损得厉害。

    还有两个箱子本身就是老物件了,它们相当精致,像是某种硬木打造的,虽然同样布满灰尘和虫蛀的小孔,但箱子口有一圈雕花痕迹,挂锁的卡扣是铜的,上面也有云纹。

    五个箱子都用粗麻绳横七竖八地捆扎着,塞得满满当当,几乎要爆开。

    “喏,都在这儿了。”周铁镇拍了拍第一个送到松木箱的盖子。

    钱进笑道:“不错,这次保存的不错。”

    周铁镇说道:“现在知道它们值钱了,肯定得好好保存的。”

    话这么说,可他下手还是没轻没重。

    他用粗糙的大巴掌拍箱子,把箱子盖拍的乱晃,也把钱进的小心脏拍的乱震:

    “按你上回交代的,全是老东西,全是破破烂烂的玩意儿,现在我们大队里有的都给拾掇来了,以后估计没有了,不过这次可不少。”

    钱进快步走上前,借着卡车昏黄的大灯光线,仔细打量着这五个沉甸甸的木箱。

    随便打开一个,一股陈年的灰尘、霉变纸张、虫蛀木屑混合的复杂气味便扑面而来。

    里面东西装的杂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褪色蓝布小口袋装着的银元,足足好几个,随便扔在了上头。

    口袋口没有系紧,几枚品相不一、大小略有差异的银元滚落出来,混杂在箱底的杂物里。

    钱进迅速拿起来看。

    袁大头、帆船、鹰洋……

    好东西!

    在昏黄的车头灯光下,这些氧化发暗却依然透着金属光泽的银币,瞬间攫住了他的目光。

    陈寿江站在旁边看,看到这些东西忍不住“嘶”地吸了口气。

    钱进的心跳得更快了。

    箱子里好东西不少,这是他的经验。

    于是他顾不上银元,伸手拨开那些布袋,下面露出的东西更加杂乱无章,却又件件透着岁月的痕迹:

    一捆用麻线穿起来的铜钱串子,绿锈斑斑,沉甸甸的,估计有上百枚,从锈蚀程度看,年代跨度不小。

    有几个卷轴,画轴和装裱的绫绢早已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如今变得灰暗破败,有些地方甚至被虫蛀出了不规则的孔洞,露出里面发黄的宣纸边缘。

    还有三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瓷器和陶罐,它们被随意地塞在角落里。

    有的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沉稳;有的则粗笨朴实,带着乡野土窑的气息。

    钱进挨个拿出来看,忍不住咂嘴吧。

    有点遗憾了。

    陶瓷罐子们品相不佳,要么口沿有磕碰的豁口,要么身上有长长的“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