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海滨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学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2章 海滨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学校 (第2/3页)

小老弟刚从托人从家里拿了点东西,没什么,就是给你们孩子准备了点零嘴,还希望各位大哥不要客气。”

    此时送礼之风盛行。

    领导们露出满意的笑容。

    等进了包间看到洋气时髦的礼袋,他们笑的更加满意。

    行。

    你小子会办事!

    他们为什么想接触钱进?

    第一是钱进现在升得快、名声大,尤其是协助化肥厂反击小鬼子这一仗,更是打得漂亮,打出了名气。

    第二就是钱进位居接触国外信息和商品的第一线,从他这里能搞到进口洋商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执行,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崇洋媚外。

    其中以领导们尤甚。

    因为他们能接触到的洋消息更多,更清楚发达国家现在先进的生产力。

    随着酒菜上桌,话题从化肥厂与川畸重工的交锋开始。

    张明远知道领导们熊熊燃烧的八卦之情,率先提问:“钱主任,你带队跟小鬼子打的这一仗到底怎么回事?”

    “我有心找我老同学打探消息,结果我老同学嘴巴还挺严实,死活不说……”

    王东委屈不已:“老张哎,你这是叫我吃瓜落呢,上头领导叮嘱过我,现在贸易案情不明,闲杂人等不准多嘴。”

    吕达茂笑道:“那咱们要不然还是别聊了,不能给钱主任制造麻烦呀。”

    钱进说道:“没事,我不算闲杂人等,是吧?哈哈。”

    他笑,其他人也笑。

    钱进拍拍旁边王东的膝盖,解释说:“之前是因为牵扯到川畸重工的赔偿问题,所以一切没有成定居之前,领导们不想闹的满城风雨,然后影响索赔大局。”

    “现在应该没关系了,小鬼子头铁,他们不打算按照合同赔偿,我得到的消息是美帝国的律师团已经在国际法庭起诉他们了……”

    因果倒推。

    从这里开始,钱进将怎么得知川畸重工陷阱、怎么调查证据、怎么联合杨大刚设陷阱、怎么从国外聘请相关专家,又怎么跟小鬼子签合同的详情娓娓道来。

    这年头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当官的,能接触到的外国信息都太少了。

    贸易战和经济战对他们来说,尤其是对教育局这些文人来说太遥远了。

    于是钱进的叙述让他们听的眉飞色舞,金有幸局长还是一位传统文人,他是乡土作家。

    这样他听后当即表示,要以此为原型,创作一篇投稿。

    文学产业是改革开放后复苏最快的行业。

    现在是诗人井喷、作家云集的时代。

    随着最后一盘鱼上桌,王东把话题转移回了正题:“钱主任,你说你要打听开技术培训学校的政策?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人关心的看向他。

    钱进赶紧开门见山,把西坪生产大队和红星刘家生产队的情况讲给他们听:

    “这些落后地区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牵头帮他们谋发展,红星刘家那边养鸡,西坪生产队搞蔬菜大棚种植,这两个行业都需要技术。”

    “老百姓的情况咱们都知道,地区落后、文化水平落后,要在两个生产队培养出人才,光靠送几本书,搞几次培训,是不行的,这是杯水车薪。”

    “是,靠给他们从新华书店买几本书,根本解决不了农村缺技术人才的根本问题。”张明远捧哏。

    钱进说道:“于是我就想,能不能由我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牵头,然后联合几个有需求的生产队、街道小厂,办一个实实在在的、教真本事的技工学校?”

    张明远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为难的看向金有幸。

    领导们的眉头也拧成了一个疙瘩。

    吕达茂沉吟一声笑了起来:“钱主任啊,你真是有想法,你的胆子可真是不小啊。”

    他压低声音说道:“在座的都是体制内的,都是朋友,我不故弄玄虚也不打官腔,咱们说实际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虽然大会开过了,强调要搞经济,但教育这块还是国家统管。”

    “私人办学?集体办学?这口子可没开过,上头文件没提过,下面谁敢乱动?弄不好要吃不了兜着走!”

    钱进早有心理准备,也做了调查。

    于是他不急不躁的说:“吕大哥,你先别急着堵门,我研究过最近的精神。”

    “国家自改革开放后开始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农村要改革,乡镇企业要发展,最缺的是什么?不就是掌握实用技术的人才吗?”

    “国家现在百废待兴,正规的技工学校、中专就那么些,名额有限,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们办的这个,就是对正规教育做一个补充,是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类似以前各公社乃至各生产大队就可以办的扫盲班,不收钱,不牟利,是对怎么帮扶农民发展的一种探索!”

    金有幸听后赞叹:“哎哟,原来你们是不收费用的?这个了不起。”

    钱进点头:“对,我们不收费用,就跟扫盲班一样,或者说我们办的还是扫盲班。”

    “不过我们这次不是扫文盲,是扫科盲,是专门针对在岗的社员、工人,或者回乡知青,进行一个短期培训,教他们急需的、马上能用的技能。”

    “比如养殖、农机维修、基础电工、食品加工,这难道不是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不是响应中央‘把经济搞活’的号召?”

    他这番说辞,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钱进不说要开“技术培训学校”,而是用了‘扫盲班’来类比。

    并且,他巧妙地定位在“成人职业教育”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框架内,避开了敏感的“私人办学”字眼,强调了其“补充性”和“实用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普适性,非营利性。

    张明远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油腻的桌面:“你这么一说倒也有点道理,最近部里开会,确实提到要‘多种形式办学’,‘广开学路’,特别提到了要发展职工教育和农民教育。”

    “但具体怎么操作,细则还没下来。你这个‘技术培训’,倒是有点贴近‘农民技术教育’的意思……”

    金有幸也点头:“钱老弟是给农民、给知青扫盲,让他们接触科学、积累知识,这是大好事,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呐。”

    看到领导们态度松动,钱进立刻趁热打铁:“对,就是扫科盲、搞农民技术教育,或者叫‘乡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我们不发文凭,没那个资格呀,就是给他们传递科学知识,培训科学技能,培训成功的,顶多发一个培训合格证,证明这个人掌握了某项技能。”

    “领导们,场地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师资也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个我们教育口能帮忙,”金有幸饶有兴致的说,“可以帮你们请退休的老师傅、技术员,或者有经验的老师兼职。”

    “不过经费嘛,你也说了,现在国家是百废俱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钱进一挥手:“我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线组织,办学经费自己解决!”

    “也可以收点合理的学费,或者由派学员的单位出钱吧?”王东试探的问。

    大家看向他,他又赶紧一拍巴掌笑了起来:“我是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点思路。”

    钱进摆手:“收费了,性质就不一样了。”

    “我们办的其实不是学校,更应该说是培训机构,技能培训机构。”

    “还是那句话,我们自始至终不牟利,只为人民服务!”

    “不光服务需要知识文化改变命运的群众,还服务于刚从金大哥提到的退休老师、技工、专家,我们是给他们发工资的!”

    “嚯,那你们纯粹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啊?”吕达茂震惊的说,“你这钱哪里来?”

    钱进说道:“我们泰山路小集体企业收益不错,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一笔盈利资金用于办学。”

    “再一个改革开放已经一周年多了,根据我所知,国家要允许个体户经商了。”

    “只要有个体户经商那就有商人出现,到时候我去化缘,为技能培训机构拉赞助!”

    金有幸听闻后点头:“我听明白了,钱老弟你这完全是在探索一条为基层、为生产一线快速培养实用人才的新路子!”

    “老吕,你是管这块的,政策上,能不能给他们指条明路?或者需要他们向哪个层面汇报?”

    吕达茂被钱进的执着和清晰的思路打动了。

    他小口小口的喝着茶思考了良久,终于说:“这样,钱老弟,你回去写个详细的报告,把办学的目的、性质——要强调非学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