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2章 格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2章 格局 (第3/3页)



    不过到底是国企,各种待遇基本齐备,就连保险这玩意儿都有。

    当然除了临时工,印度国企也有正式工人,还不少,多达五万人。

    他们的福利待遇更好,不仅工资高了一大截,还在丹巴德城里有专门的员工社区解决住房问题。

    只不过没有可靠的人脉关系,这种正式编制就不用想了。

    大多数丹巴德人即使想要成为国企的临时工,都要通过贿赂来实现。

    第二种岗位就是机械操作工与司机,这种工人的薪资最高,且私煤的收入还会比国企高一半左右。

    就比如吉里什,他目前月薪1.2万卢比,如果去国企也就8000卢比左右。

    原因就在于私煤加班时间长,且不会为员工缴纳乱七八糟的保险。

    当然,前提得是技术工种才行。

    第三种是私煤的采煤工,没有保险医疗也不管饭,做一天给50卢比,超出工作量还有额外补助。

    比如地面凿工,超出工作量100公斤就额外给5卢比,搬运工每超出50公斤给3卢比,以此类推。

    私有煤矿买不起大型开采设备,只能纯手工开采再运到车上。

    这种工作很危险,动不动塌方死人。所以给的工资相对比其他工作多一丢丢,否则没人干。

    丹巴德总不缺铤而走险的人,为了拿到更多的钱,很多人都愿意去私有煤矿。

    另外的第四种属于编外人员,也就是罗恩看到的那些孩子,童工。

    没有任何纸面协议与口头约定,随到随做,10岁以下只能搬运碎煤,一盆1卢比,10岁至16岁换成篾篮,50公斤4卢比。

    所以,很多孩子会虚报年龄,就为了多赚2卢比。

    这些孩子都长不高,有的少年已经17岁了,身高却不到1.4米,他们头顶堆迭的篮子都有半米高。

    有对十八九岁的兄弟,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他们担任采煤工人的年限已经超过了10年。

    他们没进过校园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兄弟俩收到最贵的礼物是成年礼,父亲花300卢比给他们买的两条牛仔裤。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读书,他们会告诉你:煤炭掌握着丹巴德人的生命,没有煤炭就会饿死。

    为了不被饿死,所有人都得下矿,不分男女老幼。

    罗恩好奇的问那个黑不溜秋的少年,是否想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他转头看向地上的煤炭,久久才回道,“这是我们生来就该背负的,来世就不会了。”

    了不起的种姓制度!

    丹巴德地区是流传已久的“贱民区”,出生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被告知:“只有安分守己的赎罪,来世才能改变种姓,成为高高在上的高种姓人。”

    “苏尔先生,你准备人力开采,还是用机械。”路上,亚达夫的儿子问。

    “你有什么建议?”

    “人力便宜,不用花大价钱买采矿设备。如果你需要人手,我可以帮你安排。”亚达夫的儿子很积极。

    “或许机械更合适,不过先看看矿再说。”罗恩没什么表示。

    亚达夫还是太小瞧了他,苏尔矿业可不是那些露天开采的煤老板。

    懂不懂集团化作业,只要煤田合适,他可以成为丹巴德第六家超大型工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