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违背祖宗的决定【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章:违背祖宗的决定【4K】 (第2/3页)

也是力,虽然极难引导,但终究存在这种可能。

    一个聪明人没办法改变社会,那一千人、一万个、十万个呢?

    当数以百万个聪明的大脑都开动自己的智力,那将比单纯的武力还要恐怖!

    说不定等魏哲开创的大魏帝国灭亡了,下一个朝代便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了。

    所以约束重要,引导也重要,后者尤其重要!

    正当魏哲想着该如何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去时,却见一个青年士子大胆出列。

    “弟子扶风法正,拜见先生!”

    说来法正的年龄正好又比司马懿大三岁,今年刚好十九。

    其家乃关中大族,本来不至于来知行书院求学的,但谁让法氏倒霉呢。

    法正之祖名为法雄,一路从郡吏官至南郡太守。

    本朝安帝时青州有海贼张伯路作乱,袭扰沿海数郡,影响甚坏,故此朝堂急召法雄为青州刺史,调集幽、冀两州各郡兵马数万人征剿,最终击败张伯路。

    也正是从法雄开始,扶风法氏开始跻身士族之列。

    而法雄死后其子法真虽然没有出仕,但反而让扶风法氏更上一层楼,成为关西名门。

    原因无他,只因法真在经学上成就甚大,在对于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以清高而著称,乃是罕见的关西大儒。

    要知道在关系这地方族中出过两千石不算什么,但能出一个大儒就难得了。

    于是凭借祖、父积累下的底蕴,法真之子法衍年纪轻轻便“举孝廉”,后迁司徒掾、廷尉左监,眼看着就要化家族底蕴为政治资本了。

    却没想到扶风法氏在将要腾飞的前夜,法衍病逝在任上。

    这让法真这个老头深受打击,最早于中平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九岁。

    结果法正一个弱冠少年就这样早早的支撑门户。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随后扶风郡屡遭兵灾、战乱。

    再加上今年又正逢关中大旱,于是法正心一横,不得不做出一个违反祖宗的决定,举家迁往邺州,拜入知行书院门下。

    要知道知行书院可是古文经学的大本营。

    法正一个今文经学大儒的嫡系子孙上门求学,无异于叛出家门,认贼做父。

    这件事在在年初的时候,曾在邺城中引起过不少热议。

    不过法正此举却让书院诸多大儒十分欣慰,对他少不得也多有照顾。

    此刻见他站了出来,孙炎便低声对魏哲解释了几句。

    魏哲闻言一时也来了兴趣,当即淡笑道:

    “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不想法正果然不愧“腹有奇谋”之称,开口竟然没有询问成圣之事。

    只见他眼神炯炯的沉声道:

    “若后辈子弟可苦修成圣,那缘何迄今为止仅有孔圣一人尔?”

    “难道【今不如古】,亦或是【古不如今】?”

    此言一出,周遭的儒生顿时不由一愣。

    刚刚有些上头的大脑顿时感觉好似被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毕竟法正说的确实没错呀!

    如果儒门后辈可以成圣,那么为什么一直无人做到的呢?

    甚至自孔子之后,儒家连贤人都很少再出,像孟子、荀子、曾子这样的先贤更是一个都没有。

    照这么看,不正是表明“今不如古”么?

    正是因为后辈资质比不上古人,这才一代不如一代。

    如此一来,“由凡入圣”岂不是一场虚妄?

    一时间,几位大儒看向法正的眼神那叫一个满意。

    这种胆气,这种资质,几位大儒瞬间都有了收他为关门弟子的想法。

    与此同时,一旁的大儒们也不禁有些为法正担心。

    因为他刚才的这番话无异于质疑魏公的见解,甚至有推翻魏公学说之嫌。

    如果一个不小心,这么好的苗子说不定都要夭折了。

    然而还不等他们开口求情,没想到魏哲却笑着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