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2章 全忠难断(万字大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82章 全忠难断(万字大章) (第3/3页)

郑衡东、邓俨便各领三千汉军与上万民夫,推动云车、壕桥、盾车和吕公车对瑕丘城发起了进攻。

    “绞车弩准备……放!”

    “嘭——”

    当城头的绞车弩发作,三十余台绞车弩在三百兖海军和数千民夫的操作下发作,丈许高的弩箭将不知多少民夫射死当场。

    饶是如此,这些民夫却依旧硬着头皮推动盾车前进。

    他们刚刚被朱温带兵掳掠了钱财,奸淫了妻女,心中正愤恨。

    更别提李阳春已经在战前承诺,凡阵殁的民夫,其家眷发抚恤田五十亩的恩赏了。

    五十亩田,要知道汉军还未在天平镇五州开展均地的政令,对于大部分的五州百姓来说,每个人能有两亩属于自己的田都是奢望,大部分人都是牙将牙校和世家豪强的佃户。

    乱世之下,牙行买个奴隶才几百钱,连两分地都买不起,而今用自己一条命就能换五十亩田,使得全家不再担忧吃喝,他们如何不拼命?

    “杀!!”

    “加把劲!!”

    在汉军厚赏下,民夫们用出浑身力气推动攻城器械,渐渐走入了距城百步的位置。

    与此同时,鼓车之上的李阳春眼看己方进入百步范围,立马拿起木哨吹响。

    “哔哔——”

    霎时间,数十台投石机开始将点燃的万人敌投掷出去。

    万人敌划过长空,在靠近瑕丘城的同时发生了爆炸。

    “轰隆隆!!”

    宛若雷霆劈下,无数激射的铁丸,将城头许多无甲庇护的民夫当场打死。

    没了民夫出力,仅凭三千兵卒,自然无法为这么多绞车弩上弦。

    “继续征召民夫前来守城,甲兵以弓箭对敌!!”

    谢瞳指挥着各处兵马,城楼上的旗兵不断挥舞令旗,连带着角楼的旗兵也跟着传递令旗。

    西、北两座城墙上的兖海军只能硬着头皮用弓弩对敌,但其中只有一千人披甲,余下两千人只穿着战袄,连箭矢都防御不了,只能靠着女墙,举着盾牌躲避箭矢。

    “砰——”

    忽的,在民夫们的努力下,汉军的壕桥架在瑕丘城的护城河冰面上。

    紧接着云车、盾车、吕公车等攻城器械纷纷开始过河。

    做完这一切,民夫开始不断后撤,而这个距离的箭矢虽然能射中民夫,却无法将其射杀当场。

    许多民夫拖着受伤的身体逃离战场,而郑衡东与邓俨则是率军三千开始推动攻城器械,各自分工。

    火器兵背负火药包,推动盾车远离吕公车、云车等工程器械,单独找了一处城墙狠狠撞了上去。

    垒砌石块而成的城基无比坚固,他们只能往城墙根挖掘,挖掘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埋放火药,吹哨等待军令。

    与此同时吕公车与云车纷纷开始撞击城墙,而后汉军开始攀爬准备,等待吊板与云梯落下的时候,他们便纷纷发起了冲锋。

    “杀!!”

    守城的兖海军将士早就等待已久,随着吊板与云梯落下,无数强弓硬弩射去。

    破甲箭在如此近的距离,自然无法防备,许多兵卒持盾冲锋,却被射穿盾牌,被箭矢扎了全身。

    饶是如此,依托厚重的甲胄,汉军依旧冲上前去,但紧接着迎接他们的便是兖海军的长枪。

    饶是个人勇武再怎么厉害,面对丛枪戳来的场景都会显得无能为力。

    被戳落云车的汉军兵卒重重摔下云车,而相比较云车,吕公车则是可施展范围更大,但也更容易遭遇集火。

    面对吕公车,兖海军采用的守城方式就是点燃装满石脂的陶罐,狠狠砸向汉军将士。

    当石脂溅满浑身,火焰随着石脂燃烧起来,被烧之人惊惧之下乱跑,便会将石脂与火焰剐蹭到其他人身上。

    “不要慌乱!用毡子裹住他们,动作要快!!”

    经验丰富的老卒们见状,立马使用湿毯子扑向这些着火的人。

    这些人被扑倒后,其余湿毯子纷纷被人抛了上去,很快便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空间,火焰逐渐熄灭。

    饶是如此,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这些人却依旧被严重烧伤,只能被带下去救治。

    在他们救治这些着火同袍的同时,顶过第一轮石脂进攻的汉军将士便用盾牌顶着丛枪,冲到了马道上。

    随着一个人站稳脚跟,后续便有第二个、第三个人乃至更多。

    眼见城墙上有汉军先登,谢瞳立马抽出腰间鄣刀,准备带队驰援各处。

    只是就在此时,众人只感受到脑中空白,耳边更是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轰隆隆——”

    但见扬尘突然升起,猛烈的爆炸声震得所有人分不清方向,扬尘与积雪骤然扩散开来。

    “杀!!”

    谢瞳只觉得整个人无比晕眩,耳鸣之声不断袭扰,其中掺杂着许多喊杀声。

    等他回过神来,这才看到自己已经不知何时坐在了地上,四周兵卒也是如此。

    汉军的耳中塞了粗布,虽然不如棉花的效果好,但心里早就有准备的他们,反应速度自然比兖海军更快。

    渐渐地,兖海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加上汉军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只能被汉军从马道推向了城下。

    除了披甲的兖海军外,其余无甲的兖海军干脆丢下兵器投降,而谢瞳只能指挥着不足八百人,且人数正在不断变少的兖海军退入街巷,向东门撤退而去。

    “城门拿下了!!”

    众将看着西城城门缓缓打开,纷纷激动看向了李阳春。

    李阳春则是皱眉看着不断被送到营地的伤兵,心道汉军如今的攻坚本事比曾经弱了太多,回去之后得加强操训才行。

    “哔哔——”

    不等李阳春开口,南边突然传来了刺耳的木哨声,显然是南边遇到了敌情。

    “这厮果然来了!”李阳春不用想就知道是谁,他惊讶朱温的反应,但也高兴朱温竟然真的敢来。

    只可惜他兵马太少,此战汉军绝无输的理由。

    “谭凯、刘松,汝二人率五千精骑南下,将朱全忠所部包围全歼,若能生擒朱全忠,某定会向殿下奏表汝二人功绩!”

    “末将领命!!”

    谭凯与刘松不假思索应下,随后点齐五千马步兵,朝着南边便疾驰而去。

    在他们离开后,李阳春便看到瑕丘城头插上了汉军的旌旗,他正欲抖缰入城,却不曾想北边也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哨声。

    “哔哔——”

    “北边为何有哨声?”

    “北边的龚丘已经被我军拿下,何来的敌军?”

    几名将领错愕,李阳春也脑中有些转不过来,但他却沉着道:“收拢塘骑,等待军令!”

    在他的军令下,四面八方的塘骑开始慢慢收拢,除了正北方向和南边的塘骑没有回来外,其余一千五百名塘骑纷纷团结李阳春四周。

    与此同时,北边的塘骑也出现了身影,正朝此处集结而来。

    当他们赶到此处时,李阳春顿时皱眉询问:“北边有多少敌军?将领是谁?”

    “他们打着朱全忠大纛,数量不下两千人!”

    塘骑校尉作揖回禀,李阳春听后沉思起来,但并未有所行动,只是等待北边的朱全忠南下。

    只是半个时辰过去,朱全忠的身影并未出现,李阳春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而这时南边的塘骑也急匆匆朝南边赶了过来。

    不等靠近李阳春,他们便连忙大声叫嚷道:“节帅,南边只有被数百甲兵裹挟的数千百姓!”

    “不好,马步兵立马前往东门!”

    李阳春立马猜到了朱温想要干嘛,显然南北都是疑兵,朱温真正想做的是让李阳春撤回塘骑,以便他率军接应谢瞳渡过泗水,撤往东边的曲阜县。

    “呜呜呜——”

    正在率军艰难撤往东门的谢瞳突然听到熟悉的号角声,顿时精神一振。

    “节帅率军来救我们了,弟兄们往东门杀去!”

    得知还有援兵,本来都士气跌落,即将投降的数百兖海军,顿时朝着东门稳扎稳打的不断撤去。

    果不其然,东城门已经被兖海军掌握,且绕道迂回,试图阻断谢瞳撤退的汉军都被他率军阻挡在了城门两侧。

    “先生先过来!”

    朱温的身影在城门前出现,并着急的催促谢瞳。

    谢瞳见状连忙带兵撤往城门,而当他们撤到城门后,朱温立马带兵退出城门外。

    守在城外的兵卒,立马将十余辆马车推到了城门口,将城门口拥堵后,不等谢瞳开口,朱温便催促道:“撤!”

    四千余兵马开始向东边撤去,而城内的汉军也在以极快的速度将这些堵在城门口的马车挪开。

    “明公为何在此处?”

    谢瞳在撤退路上惊愕的看向朱温,毕竟从金乡绕道到瑕丘城,起码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

    “某昨日清晨围攻金乡,布置疑兵后绕道前来,本以为瑕丘城能坚守数日,不曾想竟连半日都撑不下来。”

    朱温有些气恼,谢瞳愧疚:“某无能,愧对明公。”

    “非汝之错,某刚才已经知道了官军方术手段。”

    朱温虽然生气,但还不至于在这种节骨眼上内讧,就算要算账,也是能局势稳定下来再算账。

    只是他话音落下不久,后面就响起了嗡隆隆的马蹄声。

    朱温转头看去,果然看到了数量不下两千的马步兵朝他们追击而来。

    “直娘贼,这狗鼠的家伙还真不好对付!”

    朱温也是恼了,但凡他兵力足够,何以用这么多手段来迷惑李阳春,直接正面交锋即可。

    “撤往泗水西岸列阵!”

    回过头来,朱温下令三军尽快赶路,而泗水已经距离他们不过数百步距离了。

    赶在汉军马步兵发起冲击前,朱温率先领兵列阵于泗水西岸,麾下兵卒体力消耗不轻,每个人都大口喘着粗气。

    谢瞳见状,心下一沉,而朱温则是看着汉军马步兵分作两边,将他们左右两翼包围,随后便见到后方急匆匆赶来的数千汉军步卒。

    只是一刻钟的时间,李阳春领着六千多汉军步卒来到了朱温所率兵马阵前,如此汉军便完成了三面合围,只留下了可以撤退的泗水方向给他们。

    李阳春策马出阵,很快便在阵中看到了穿着花花绿绿的朱温。

    “八千对四千,能否留下这朱全忠,便看此役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