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下“江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二下“江南” (第3/3页)

地区的历史,就能明白他们为何会有这种态度。

    早在洛萨帝国(邦古达特帝国的前身)崩溃之前,阿基卡尔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圈,有着自己的习俗和规则。因此,洛萨帝国崩溃后,阿基卡尔王国是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也是最坚决抵制邦古达特王朝“重新统一帝国”的势力。

    后来,邦古达特帝国第二任皇帝爱德华一世,率军征服阿基卡尔王国,迫使对方投降时,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虽然将阿基卡尔贵族的爵位降为男爵、子爵,但允许他们保留原本相当于伯爵、侯爵的实际权力;最重要的是,承诺他们“免除参战义务”——哪怕帝国遭遇外敌入侵,进行防御战,他们也无需派兵支援。

    这份特权,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也让阿基卡尔贵族暂时接受了“臣服帝国”的事实。

    可这份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第三任皇帝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帝国遭到加富尔王国(当时已改为共和国,却仍保留“国王”称号)入侵。那场战争中,帝国军队惨败,最后全靠各地封建领主出兵支援,才勉强击退了入侵者。

    但这场战争是“防御战”,不是“侵略战”,帝国不仅没占领任何领土,参与支援的领主们,也没得到任何赏赐——这让领主们极为不满,怨气越来越重。

    而那些被第二任皇帝免除“参战义务”的阿基卡尔贵族,大多没有出兵支援,全程置身事外。

    查理一世抓住这个机会,宣布阿基卡尔贵族的行为是“叛国之举”,单方面废除了当年的投降条款,没收了他们的部分领土。

    这种违背约定的蛮横做法,放在平时,肯定会遭到贵族们的集体反对,最终不了了之。但这次不同——查理一世提前承诺,会将没收的阿基卡尔贵族领土,分封给那些参与抗敌的领主们。

    结果,这场本应被反对的“荒唐之举”,得到了所有唯利是图的封建领主的支持。

    更糟的是,阿基卡尔贵族虽仍保留着一定的自治权,却因此被其他领主视为“异类”——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是“阿基卡尔贵族”,而非“邦古达特帝国贵族”,始终被排挤在外。

    等阿基卡尔贵族想发动叛乱,夺回领土时,已经太晚了——各地领主的军队早已进驻他们的领地,他们根本没有起兵的机会,只能被迫放弃反抗。

    从那以后,阿基卡尔贵族原本拥有的各种特权,也被一步步取消,地位越来越低。

    第四任皇帝爱德华二世在位时,曾主动与这些“仇视帝国”的阿基卡尔贵族谈判,反复妥协,才勉强平息了他们的怨气;可到了第六任皇帝爱德华三世时期,又因为不断增加赋税,引发了“阿基卡叛乱”;直到现任阿基卡尔公爵(即礼部尚书菲利普)掌权,才平定了叛乱,并以“阿基卡尔公爵”的身份,彻底掌控了这部分贵族。

    也就是说……对这些“前阿基卡尔王国贵族”出身的男爵、子爵来说,无论是我这个皇帝,还是掌控西部的礼部尚书,都是他们的“敌人”——前者代表着“邦古达特帝国”,后者则是“镇压他们、夺走他们特权的人”。

    现在他们之所以没有叛乱,只是因为实力不足,没法召集足够的兵力;反过来想,一旦帝国局势发生动荡,给了他们机会,他们随时可能再次发动叛乱。

    这也让我意识到,“摄政王派系”的内部结构,比我想象中脆弱得多:既有礼部尚书与摄政王的二元权力争斗,又有他两个儿子之间的继承权之争,再加上前阿基卡尔贵族深埋的“反邦古达特情绪”——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彻底打乱这个派系的布局。

    或许,这会成为我后续计划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