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1章 卖国无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51章 卖国无门 (第3/3页)

表情道:

    “臣反对。”

    李明眼角一挑。

    “说出你的理由。”

    “很简单,没人,没钱。”房玄龄两手一摊。

    “全国不是只有征倭一件事,尤其是今年冬季。

    “让大河重回故道,这也是一件劳力伤财的大事。

    “如果将大量民夫抽调上半岛,那么国内的水利工程,谁来建呢?”

    李明反问:

    “就不能多征募些民夫吗?”

    “恐怕不能。”长孙无忌接话道:

    “今年——请恕臣直言——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上半年战事频频,下半年又天灾不断。

    “重建需要人力,战争需要人力,而民间需要休养了,陛下。”

    房玄龄微微点头,表示对同僚的同意。

    一旦牵涉到“人”的问题,成本就低不了。

    但李明不干了:

    “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没有民夫,谁来给军队运粮?难道让天兵也像倭人蛮子一样吃草吗?”

    对陛下意料之中的反问,房玄龄早就想好了答案。

    “我们可以放弃半岛,在扬州、青州建立仓库,以那里的港口为出发点。

    “虽然距离倭岛的距离比半岛远一些,但胜在靠近人口腹地,可以就近征调人员,避免长途的人力物资消耗,成本低。”

    长孙无忌附和:

    “臣附议。”

    李明敲了敲地图:

    “这两地离倭岛主战场还很远,运送补给来得及吗?

    “战争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保打赢!”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寸步不让:

    “可是经济问题也必须考虑进去,否则容易让国力透支,国民不得生息啊陛下!”

    就这个后勤补给基地位置的问题,两边针锋相对。

    就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敲门声响了。

    一张古板的山羊胡子脸探了进来。

    “陛下,您要交待的事情,臣已经告知了百济使臣。”

    是唐俭,他来复命了。

    然后,他就看见皇帝和两位首相缓缓转过脑袋,就这么一言不发地盯着他。

    盯得他瘆得慌。

    自己好像来得不是时候……

    “哦。”

    李明最后点点头,就当是知道了。

    而两位首相对此也没有什么表示。

    韩人嘛,能闹出多大点事?

    水利、重建、征南蛮、征东倭……哪个不比那俩犄角旮旯的附庸重要。

    国家一大,摊子就大,事情就多。

    尤其是现在,正是讨论征倭策略的关键时刻。

    他们实在顾不上韩人了。

    无非是让鸿胪寺卿传个话而已,能惹出什么乱子来呢?

    “那,恕臣告辞!”

    唐俭如释重负,转身就要走。

    前脚还没离开,后脚尉迟循毓就冲了进来。

    “不好啦!百济使臣寻短见上吊啦!”

    阿西巴……李明在心里骂了一声。。

    传个话,都能整出幺蛾子?

    “他人怎么样?”

    长孙无忌有些紧张地问。

    大家虽然平时看不起两韩之地,但韩人的宰相要是死在大明衙门的地盘上,那还是能算一桩大事的。

    这可真是黄泥拉裤兜,有理说不清,指不定还会平白吸引新、百两国的仇恨。

    值此征倭时刻,韩人如果在腹背反水,那还是挺麻烦的。

    “所幸发现及时,把那使者从绳子上放了下来,他无事。”尉迟循毓心有余悸道。

    大明作为特务统治的样板(正面)国家,其招待别国使者的鸿胪寺别馆完全处于谍报机构的监视之中,是十分正常的。

    里面的密探细作都扎堆了。

    这是为什么尉迟循毓能第一时间发现百济使者自残。

    也是为什么来汇报此事的是尉迟循毓。

    李明瞪了唐俭一眼。

    “你怎么和他说的?”

    唐俭很是冤枉:

    “不是……我只是很礼貌、很客气地向他转达了陛下的意思啊!

    “尉迟大总管可以为我作证!别馆里安插的钉子也可以为我作证!”

    他也是急坏了。

    不管那使者有没有把自己搞死,他这口“破坏两国关系”的锅是背定了……

    “行罢,请唐公一会儿随我一道去探望那使者,给他压压惊。”

    长孙无忌挥挥手,要把那唐俭打发走。

    “啧!手头上的事儿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平白生出一桩事来……”

    唐俭低着头站在一旁,活像挨训的小学生。

    李明眼睛一眯,忽然想到了什么,嘴角勾勒。

    长孙无忌凑了上去。

    “陛下有妙计?”

    “有。不就是腾不出民夫吗?这事儿好办。”

    李明指了指傻站着的唐俭。

    “前线的劳力,不有的是吗?”

    唐俭愣了愣,傻傻地指着自己:

    “我吗?把臣流放到新罗去扛大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