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卖国无门 (第2/3页)
门了。
为什么要拒绝?
难道百济、新罗是什么鞭长莫及的边远之地吗?
是,也不是。
对以前的华夏王朝来说,燕山以外基本就是实际控制的边界了,半岛实属天涯海角。
但对大明来说,辽东正是龙兴之地,东北才是大后方,两韩就是家门口的两位邻居,出平壤城往南也就一脚油门的事情。
地方不远,习俗差不多,物产虽然说不上多丰饶,但能住人、能种地、能挖矿,也不能说是负资产吧!
搞不懂,搞不懂……
“这……不对吧?”尉迟循毓迷惘地挠着头皮。
送上来的国土不要?
这还是“我全都要”的那个饕餮……不是,明哥吗?
“一定是奸臣从中作梗!我要亲自见他!”
黑炭头丢下目瞪口呆的百济使臣,气呼呼地就冲出房门了。
临行前还不忘恶狠狠地瞪唐俭一眼。
别瞪我啊,我只是一个无辜的传声筒……唐俭转过脸去,不搭理他。
“哼!”
尉迟循毓风风火火地走了。
房间里只剩下鸿胪寺卿和百济宰相,两个不太熟的中老年,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尉迟总管真是,一如既往地莽撞……唐俭心里吐槽,目光转向房间里的客人。
“咳哼!那个……”
他组织着语言,不太确定地向对方说道:
“应该……恭喜吗?”
按照正常的外交逻辑,国家保住了,没有失去独立国格,这总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吧?
然而,原本长袖善舞的百济宰相,现在就像整个人的魂灵儿被抽空了似的,仍然目光虚浮地傻站着。
这幅犹如丧家之犬的可怜模样,让唐俭都不由得起了恻隐之心。
“陛下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并没有。
“事情还没有定论,阁下先……再等一会儿通知吧。”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走的时候还在心里直纳闷儿:
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一个白送不要,一个卖国无门。
说好的以利益核心的外交呢?
一个个都学孔融,谦让起来了是吧!
“这活儿不好干,这活儿不好干啊……”唐俭愤愤不平地嘀咕着。
…………
送走了两位客人,扶余比流整个人都是麻的。
同时身兼百济宰相和大明细作,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二五仔。
相反,他觉得自己才是百济真正的爱国者。
两韩蜷缩在半岛南端,土地贫瘠、物产匮乏,就这么在一亩三分地过家家是没有前途的。
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彻底融入华夏大陆!
就是为了践行自己的理想,他才以皇族宰相之尊,甘愿屈居尉迟循毓之下,当一个小小的线人。
不然他图什么,图那点活动经费吗?
而这一路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策略的正确性。
跪舔大明以后,钱有了、米有了,甚至普通百姓偶尔还能吃点肉了。
这是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啊!
这就给两韩人民打下了思想钢印——
跟着大明混,有肉吃!
而更坚定两国人民“投明”的契机,莫过于这次倭人入侵了。
倭人登陆,一开始确实所向披靡,杀得韩人哭爹喊娘。
所幸韩人攒够了皇恩,召唤出一记皇恩碎地拳,直接把倭人砸得碎了一地(物理)。
有这么一根文能富国、武能定邦的粗壮大腿,没有人比他更懂做狗的韩人,能不紧紧抱住吗?
而什么样的抱大腿,能比“直接加入大腿”本身更忠诚、更彻底呢?
只要加入了大明,直接泡在皇恩里了,到时候谁还敢欺负咱啊!
“都没了,都没了……
“呵,呵呵!”
老宰相凄苦地一笑。
他恍然感到,长久以来支持着他的信念,开始轰然崩塌了。
…………
“问题是,后勤补给要怎么运上岛去。”
夕阳西下,到了理论上的下班时间。
可国务衙门依旧忙碌。
最上层的书房里,李明正在和两位首相就出兵倭国的后勤问题激烈地讨论着。
“征倭的关键不在战场——你们二位也看到了,倭人的战斗力稀烂,根本不是我大明天兵的对手。
“可是征倭也难,难就难在后勤。
“倭国是岛国,又贫瘠多山,因粮于敌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保证后勤供应充足,要把粮食和装备,足额实时地运到岛上去!”
李明唾沫横飞地说着大道理。
粮食和装备,对大明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后勤物资运送到前线去。
而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古代,民夫是唯一可以依赖的运输手段。
因此,李明最后强调道:
“因此,我们必须往半岛和倭岛同时征调大量民夫。
“谁赞成,谁反对?”
房玄龄面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