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0章:这也太快了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0章:这也太快了吧 (第3/3页)

李世民眉宇间的复杂神色。

    他手中捏着那份从长安邸报上剪下的捷报,“吐蕃归附”四个朱笔大字在昏黄的宫灯下格外醒目。

    “陛下,您都看半个时辰了。”

    内侍张阿难轻手轻脚地添上热茶,声音放得极柔:“太子差人来说,苏将军已在逻些城清点户籍,文成公主的文书也按时抄送军帐,一切都妥帖着呢。”

    李世民没有抬头,指尖划过报纸上“火器破城”的字句,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妥帖……是啊,是妥帖。想当年打吐谷浑,翻雪山、涉冰河,将士们冻掉了脚趾头,打了整整一年才定西北。如今倒好,几个月,几门炮,就把吐蕃给拿下了。”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有欣慰,也有几分怅然,“这世道变得真快,快得让朕都有些跟不上了。”

    张阿难伺候李世民几十年,最懂他此刻的心思——这位戎马一生的天子,既为大唐的强盛自豪,又难免对旧日征战的艰辛生出感慨。

    他躬身笑道:“陛下说笑了,不是世道变得快,是陛下当年打下的根基牢。您看,府兵制养出了精锐,科举制选了能臣,连西域商路都是您当年打通的,不然哪有今日的火器运往前线?太子能几个月平吐蕃,那也是站在陛下的肩膀上啊。”

    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眼中的怅然淡了些:“你这老东西,就会说好听的。”

    但语气里的得意却藏不住:“不过……你说得也对。朕当年征战,是为了给大唐拓土,为后世铺路。如今承乾能用水火之器安定边疆,不必再让将士们埋骨雪山,这正是朕想看到的。”

    他放下报纸,望向窗外的宫墙。

    那里曾挂过无数凯旋的捷报,从定突厥到破高昌,每一份都浸着鲜血。而这份平定吐蕃的捷报,虽也有战火,却少了许多无谓的牺牲。

    “那文成的信,承乾怎么处置了?”李世民忽然问道。

    “太子殿下说,军情要紧,公主的心意领了,如今吐蕃已定,那些纠结也就不值一提了。”

    张阿难据实回禀:“殿下还说,等苏将军送松赞干布到长安,要请公主回来省亲呢。”

    李世民点点头,端起热茶抿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流到心底:“好,好个‘不值一提’。战场之上,胜利才是根本。承乾这孩子,比朕当年沉稳,也比朕懂得权衡。”

    他看着殿外飘落的第一片雪花,声音变得悠远:“想当年文成和亲,朕还担心她在吐蕃受委屈,如今看来,她不仅安稳,还成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纽带。这雪域的事,说到底,还是要靠恩威并施啊。”

    张阿难笑道:“陛下圣明。现在长安城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只用半年就平定吐蕃,比当年卫霍定匈奴还快呢!东西两市的百姓都在扎彩楼,就等正月里庆功呢。”

    李世民朗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扎彩楼?好,让他们扎!今年的上元节,长安的灯要比往年更亮些,让百姓们好好乐一乐,咱们大唐的兵锋能扫雪域,咱们长安的日子,也该热热闹闹的!”

    街头的欢腾尚未散尽,东宫显德殿内却已燃起凝重的烛火。

    李承乾端坐于案后,面前铺开的吐蕃舆图上,红笔圈出的部族聚居地密密麻麻。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赵节,五位重臣围坐两侧,暖阁内的地龙虽旺,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深思。

    比起战场上的胜利,如何让反叛无常的吐蕃真正归附,才是更难的考题。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最为主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征服一个地方后,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而不是给朝堂增加负担。

    否则再是广阔的疆域,也没有丝毫意义。

    吐蕃部族众多,若是时常叛乱,反而要牵扯朝堂大量精力。

    且天高皇帝远的,很多消息远在长安的朝堂,也没有办法及时做到反应。

    吐蕃的特殊地理位置跟部族情况,都需要慎重考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