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月光下的阿拉伯军队 (第3/3页)
不是人力能抵挡的!他们的炮声能让雪山崩塌,铅弹能穿透皮革甲……就算我们准备了,又能挡多久?”
“抵挡不了,便拖延。”禄东赞打断他,“只要能撑过这个冬天,待明年开春,唐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
“吐蕃的勇士不怕死,但不能死得毫无意义,保存部族的火种,比一时的血气之勇更重要。如今他们尚未西进,正是我们准备的最佳时机。”
松赞干布沉默良久,缓缓放下弯刀。禄东赞的话像一剂镇定剂,让他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微光。
“好,就按你说的办。”
他深吸一口气,“禄东赞,你立刻组织百姓转移,派去见文成公主的使者,要用最虔诚的姿态,加固城墙的事,让红袍贵族全权负责!”
——
逻些城的文成公主府邸内,檀香在铜炉中袅袅升腾,映着公主略显苍白的脸。
她正临窗刺绣,手中的丝线却几次错漏。
当松赞干布的使者被侍女领进殿内时,她放下绣绷,目光沉静地落在来人身上。
使者捧着哈达躬身行礼,语气带着急切:“公主殿下,赞普听闻唐军在勃律操练新火器,心中忧急,特遣小臣前来恳请公主……恳请公主向大唐军中斡旋,暂缓进攻的脚步。”
文成公主没有接哈达,指尖轻轻摩挲着绣绷上未完成的牡丹花纹,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斡旋?松赞干布要本公主斡旋,为何不是他亲自来?”
使者一愣,额头渗出细汗:“赞普……赞普正忙于组织防御,加固城墙、转移百姓,实在分身乏术,故而……故而遣小臣代劳。公主殿下,如今唐军火器犀利,狼啸堡已破,若再任由他们西进,逻些城危在旦夕啊!”
“危在旦夕?”文成公主轻声重复,目光转向窗外那片熟悉的雪域。
她来吐蕃已十余载,松赞干布虽忙于国事,却从未亏待过她,为她建宫殿、传中原技艺,甚至在部族冲突中处处护着她带来的随从。
这份情谊,让她早已不是单纯的大唐公主,更是吐蕃赞普的妻子。
她站起身,走到使者面前,语气带着几分复杂:“你回去告诉松赞干布,本公主是大唐的公主,也是吐蕃的赞蒙。唐军是我的母国军队,吐蕃是我的夫君之国,你让我如何斡旋?”
使者急忙道:“公主殿下,您是连接大唐与吐蕃的纽带啊!只要您肯修书一封给大唐太子,说明吐蕃并无敌意,只是一时误会,或许……或许太子能看在您的面子上网开一面。赞普说了,只要能暂缓进攻,吐蕃愿献上盐池与铜矿,永为大唐藩属。”
文成公主看着使者惶恐的神情,心中泛起一阵纠结。
她何尝不知道吐蕃的危局?狼啸堡的败报传来时,她彻夜未眠。松赞干布若倒台,吐蕃必然陷入内乱,她这个大唐来的赞蒙又能有什么好下场?那些年来她费心推广的中原文化、农耕技术,或许都会随着战乱化为泡影。
“面子?”她苦笑一声,走到书架前取下一卷《礼记》:“大唐太子李承乾,是从玄武门夺下权柄的人物,他的刀光剑影里,何曾有过‘面子’二字?”
可话虽如此,她的手指却无意识地在书脊上滑动。松赞干布对她的好是真的,吐蕃百姓对她的敬重也是真的。
她的利益早已和这个男人、这片土地紧紧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坚定:“你回去告诉松赞干布,本公主可以修书,但不是给他求情,是告诉大唐将士,吐蕃的百姓无辜,若真开战,恳请他们莫要屠戮妇孺。”
“还有,我会帮忙传达,吐蕃愿意和平的意愿。”
使者喜出望外:“多谢公主殿下!赞普知道了定会感激不尽!”
“但你还要告诉他。”文成公主的语气重了几分:“下次有要事相求,让他亲自来。我是他的妻子,不是他可以随意差遣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