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457章:吐蕃大捷! (第1/3页)
贞观二十五年仲夏,长安城外的灞桥校场骄阳似火,两千亲兵阵列严整,玄甲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李承乾一身紫袍立于高台,身旁的苏定方按着腰间佩刀,胡须在风中微动。
这位曾平定西突厥、远征辽东的老将,此刻正接过李承乾手中的帅旗,即将率领亲兵奔赴西域,与早已整装待发的安西大军会合,征伐吐蕃。
高台之下,亲兵们铠甲鲜明,虽人数不多,却个个身姿挺拔,皆是跟随苏定方多年的百战精锐。
“苏将军,此去西域,孤将这两千亲兵交予你手。”李承乾的声音沉稳有力,传遍整个校场。
“安西四镇的两万锐士已在焉耆集结,陇右折冲府的五千健儿正星夜赶往河西,剑南道折冲府的五千羌兵也已整装待发。这些将士常年戍守边疆,熟悉吐蕃习性与高原气候,医官已逐人查验,留下的皆是能在海拔三千米奔袭的硬汉,定能助将军建功立业。”
苏定方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帅旗,声音洪亮如钟:“殿下放心!老臣定不负所托,扬大唐军威于雪域!”
校场边缘,火器营正为亲兵配备改良装备。
三十门轻型“过山炮”已拆解打包,炮身缩短加装可拆卸木轮,炮手们正仔细检查火药。
火铳手们则逐一校验武器,确保每支火铳都能在长途跋涉后正常击发。
“亲兵火器已备妥。”负责后勤的校尉上前禀报。
李承乾点点头,苏定方在旁补充:“老臣已与安西都护府约定,待大军会合后,即刻联络西域波斯商人。若阿拉伯军敢动,他们便焚烧阿姆河沿岸粮草驿站,断其补给。这些商人恨阿拉伯占了他们家园,定会倾力相助。”
此时,一份急报由内侍递上:“吐蕃在勃律筑堡垒五座,阿拉伯使者正督促加快工期,已派百名工匠教吐蕃筑墙之法。安西都护府急报,请求将军速去主持大局。”
苏定方接过急报,冷笑一声:“晚了!安西军已在勃律外围布防,他们的堡垒刚起地基,我军的火炮已能轰到城下。”
他对李承乾躬身道:“殿下,老臣请求明日便拔营,星夜赶往安西,与大军会合后即刻开战。趁阿拉伯远征军未过葱岭,先打吐蕃一个措手不及。安西军正面强攻,羌兵带火炮抄侧翼,十日之内必破勃律,断吐蕃与阿拉伯联络!”
李承乾点头,目光扫过两千亲兵:“苏将军放手去战,长安的粮草、火器会通过折冲府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记住,此战不仅要破吐蕃,更要让阿拉伯看看,大唐的兵锋,既能扫西域,也能镇雪域,谁若敢插手,便让他尝尝火器的厉害!孤在长安,静候佳音!”
“臣遵令!”苏定方高声应道,转身翻身上马,将帅旗高高举起,“亲兵听令,明日拔营!”
两千亲兵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阳光洒在他们的甲胄与火器上,映出一片肃杀的锋芒。李承乾站在高台上,望着苏定方带领亲兵先行离去的背影,知道这场仗的关键不仅在破吐蕃,更在震慑阿拉伯。
只要苏将军能与安西大军顺利会合,快速击溃吐蕃主力,让阿拉伯看到唐军的迅捷,即便他们已出兵,也未必敢真的踏入战场。
次日清晨,长安西门外鼓声震天,苏定方率领两千亲兵踏上西征之路,火器辎重队紧随其后。队伍扬起的沙尘渐渐远去,向着西域的方向疾驰。
——
贞观二十五年秋,葱岭北麓的河谷已是寒意渐浓,唐军的营帐沿河谷连绵十里,玄色的帐篷在枯黄的草原上如沉默的巨兽。
苏定方勒马立于山岗,胡须上凝着晨霜,手中的马鞭指向南方。
那里,吐蕃的勃律堡垒群隐约可见,黑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经过两月的长途跋涉,他率领的两千亲兵已与安西大军会合,三万唐军精锐如一把磨利的刀锋,终于抵近了雪域战场的第一道关隘。
“将军,斥候回报,吐蕃在勃律筑了五座堡垒,最外围的‘狼啸堡’驻兵三千,由赞普的弟弟芒松芒赞亲自镇守。”副将裴行俭翻身下马,将一份手绘的堡垒图呈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