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5章 嘉德万年(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5章 嘉德万年(三) (第2/3页)



    国朝最开始以亲王遥领大都督、大都护、州牧。譬如雍州牧、太原牧、安西大都护、扬州大都督。开元十五年扩大到节度使——“诏以庆、颍、寿、延……十一王并领天下节度。”

    中唐以后依然执行。比如通王谌历宣武、河东,虔王谅历朔方、淮西、横海、徐州,文敬太子历义武、昭义,福王绾领魏博节度使,圣人在邸时也挂帅过幽州。

    “哪有一来就要节度使的?”萧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征遥领制度,没有让王郜立即袭位的说法。考元和成例,义武不在河朔故事之内。因此应断然拒绝,以亲王为帅,处直副帅。王郜可以给予三品散官或者侯爵。”

    赵崇立即反驳道:“张承奉、王师范、赵匡凝、王珂都是父死子继。义武军以此申辩,则为之奈何?阴诡的披金戴紫,跋扈的持节封王,忠良却反被拿捏?这何以服天下!”赵崇冷哼一声,重重一拂袖:“莫说义武军,我都不服!”

    “不服?”萧秀早有说辞,他大声道:“实在荒谬!正如李少卿所说,不让王郜当节度使,换成王处直,便是有负义武,有负王氏了?换成王处直,治易的仍是他王氏,王郜还得封官爵,作为安抚。敢问赵丞,哪里对不起?”

    “难道不满足臣子的要求,就等于刻薄了臣子?”

    “我遍历经史,没听过这种道理。”

    “满座高材,谁能为仆举例?”

    “是不是王郜索要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总百揆,圣人也要答应他?不答应,就是对不起他?”

    “李茂贞当初也是功勋赫赫的忠臣,按赵公的说法,那他索要山南不得就挥师上京谋诛太尉、谋废圣人,也是对的了?朝廷没答应他,所以他就该造反,是这个意思吗?”

    “赵左丞领着圣人的俸禄,却为藩镇不平,难道收了王郜的钱?”

    萧秀步步逼迫,最后一声炸喝:“忘了头上乌纱帽谁家的吗!”

    别看萧秀长相俊俏,像个弱不禁风的病娇,实际身怀巨力,嗓门奇大,发作起来更是声震楼宇,气势骇人。这一通话说出来,殿上一片死寂,人人精神一震,如同被喇叭怼了耳朵。

    彩!

    圣人暗自叫好。赵崇这个老逼登一直是绥靖派代表。与朱温开战前还被他抱过大腿耍过泼。几次想说服,这厮却油盐不进,索性让萧秀给他出丑一波。

    赵崇无话可说,脸憋成猪肝紫,只能嗫嚅着自辩道:“我在国家最为困顿的时候也不曾动摇。只是与圣人政见不同,不要给我扣帽子。”

    看着僵在那的赵崇,萧秀乘胜追击道:“如今粗成中兴,正该稍振典刑,安能万事都由人?我不禁想问,到底是藩方、州县统治朝廷,还是朝廷驾驭藩方州县?好啊,这么一退再退,再过几年恐怕都有军民上表请加九锡、封某王某公、禅让了!”

    见状,李绰也跟进道:“臣不忍见颠沛,请致仕!”

    大殿落针可闻。

    杨沂、萧宽等人呐呐无言。

    赵崇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兀自低头坐在那,像只斗败的公鸡,良久,他锤了锤大腿,抬头看向萧秀:“若王郜自称节度使,甚至与某些骄藩联合作乱,又该怎办?不得不做最坏打算。”

    “我位在左领军左中侯,职仅指挥使。”萧秀敷衍了两句,便不再发言。如果动武,朝廷肯定会要赵出兵。但他无法代赵府做主、表态,故不敢在殿议上卷入这个话题。

    “好了。”冷眼看戏的圣人终于开口:“都说的有道理,那么,这件事该怎么定论?”

    李绰当即带头道:“确如中侯所言。不可越陷越深,臣请以代王在极遥领义武军,处直副之。王郜拜某大将军兼某军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封北平侯。这样,忠良子嗣得到了顶格优待,国家的制度也得到了成全。如果这样,还有人作乱,自当以朱贼论处,武力相见!”

    “臣反对!”洪亮的声音响起,武熊举起笏板:“臣熊昧死以闻!某大将军兼某军节度使非重臣不得任。王郜何人?身无寸功!”

    他得封车骑将军、朔方军节度使以来,风光一时无两,谱子也摆的大得吓人。不爱听圣人和别人唤他武卿、武将军,专喜欢人们唤他大将军、武帅、武公。他认为自己在屠场里打滚十余年才有了这一切,哪里肯和一个资历不够的人共享荣誉?

    说完,他恶狠狠地盯着李绰,骂道:武力相见?仗又不是你们毛锥子去打,也敢大言不惭!”

    见有武夫作对,李绰害怕王从训、赵服他们也唱反调,急道:“十大将军是重臣,王郜也是重臣,一内一外而已。怎么授不得?王郜若能奉诏,就是大功一件,难道在朝立的功才是功吗?”

    马上就有人附和:“是极。”

    “臣弹劾武帅公心私用。”

    “……”

    众口悠悠,很快就将武熊的嗓门盖了下去。武熊一时间感觉就像被捂住了嘴巴,非常被动,不得不寻求圣人的支持,冲帘后大叫道:“陛下快说句话呀!!”

    圣人自然不乐意亲自和他讨论这个事,容易得罪人。

    目光扫视着殿中群臣,他把这件事踢给了朝廷,看着香案魁首:“卿等以为如何?”

    郑延昌见多了杀材,可不会惯着武熊,再加上他本身就对圣人授予武熊等人大将军兼节度使不满,认为这会助长武夫气焰。故而他一口接住话茬:“朝廷尊容藩方,部分人却不知进退。李绰的建议很妥当,臣附议。”

    中书侍郎陆扆勃然跟进道:“祖宗之法不可废!”

    中书舍人韦说、赵嘉、李燕一起举手:“臣等附议!”

    大司农李群举手道:“臣附议!”

    淮西节度使、道成大将军赵服举手道:“臣附议!”

    天安军节度使李仁美、陕西节度使王从训、殿前都虞候朱瑾、妙严净华张乘法、摩利支天兼左领军左中侯萧秀、长枪效上种道士、都点检论弘毅齐声道:“臣等附议。”

    赵崇、杨沂、萧宽之辈急于撇去内贼的帽子,也被迫纷纷跟上:“臣等附议。”

    扎猪担心这事真的会引发与河东、义武的交恶,到时候他夹在中间为难。一方是把他养大的故主。一方是对他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君主。所以他无比煎熬,但一边倒到这,也只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