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0章 且听下回分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00章 且听下回分解 (第2/3页)

视率直接爆表。

    虽然不知道这个收视率是怎么统计来的、准不准确,但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确实保持了纪录片收视率的记录几十年,即便是最火爆的《舌尖》也远远不及。

    而《话说长江》之所以能成为爆款,还有第二个原因。

    那就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的“说教”,只是简简单单地展示长江两岸居民的风俗人情……。

    这样的改变,在国内电视节目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以前不管是什么节目,电视剧、新闻、科教片、……等等,都离不开大义凛然的说教。

    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已经让很多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感到反感。

    结果忽然出了一部没有任何说教,还这么好看的片子,当即引起观众的兴趣。

    就跟80后看《上海滩》和《霍元甲》似的,一台电视机能拖好几十人,都争相去看一部风光纪录片。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究竟是哪位大佬,竟然敢这么做呢?

    答案就是:小本子大佬、八十年代的超级歌星,佐田雅志。

    1980年9月,佐田雅志在京城展览馆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次年又去上海演出,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演唱会的小本子歌手。

    他在上海演出的时候,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央台正在筹划拍摄一部关于长江的纪录片。

    后来也有资料说是央台故意放消息给他的,就是为了找金主。

    反正不管谁先找谁,在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之后,佐田雅志毫不犹豫拉上他的老爹,找到了央台,表达了想要合作的愿望。

    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出钱,央台当然乐意啊。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们也正好在找金主爸爸呢,当即表示,你出钱、我出力,大家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用佐田雅志老爹公司的名义,和央台签署了合作合同。

    当时佐田雅志表示可以投资10亿日元,但央台经过精心核算,表示用不了那么多,只需要8亿就够了。

    郎有情妾有意,合作迅速进入实质阶段。

    拍摄计划非常明确,从上海开始,往长江源头溯源,最终抵达长江源头,拍摄结束。

    版权则由双方共享,国内的归央台,小本的归佐田公司,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然后拍摄开始。

    这时候佐田雅志却不乐意了。

    他对着长江大呼小叫,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能用电视胶片拍???

    换,必须换!

    央台一想,反正是你掏钱,谁掏钱谁说了算,自己又没损失,那就换呗。

    佐田雅志先说服小本电视台搬来最先进的机器,用上了电影胶片,又坐上了央台召唤来的直升机,表示每一处都要用航拍来展现长江的壮美。

    他们拍了黄浦江入海口、上海成片的红屋顶石库门房子、停满了轮船的外滩、南京路上的“第十百货商店”、黄浦江边脚边放着菜篮子练拳的大爷大妈、大爷大妈对面偎依在一起谈恋爱的小年轻、人在教堂做礼拜手里却拿着佛珠的大婶、……

    从自然风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佐田雅志什么都要拍。

    结果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了。

    刚从上海出来,人还在无锡呢,8亿日元的巨额资金就花完了!

    8亿日元,才特么拍了两站,结果就花完了?

    央台一看,这要拍完整部片子,特么得砸进去多少钱?

    我拍整部《丝绸之路》也没花这么多钱啊。

    果然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个小本子歌星确定是个巨坑。

    于是二话不说,立马提桶跑路。

    佐田雅志终究是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有一股子虎劲,央台跑了,他可不愿意跑。

    拍摄审批同意的文件还在手里,没了张屠户,我自己也能杀猪,怕什么?

    当即表示,你们不拍了,那我自己拍!

    不过经过这次教训,他也懂得了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将不必要的成员全部遣散,最后干脆自己做主持,只带了一名摄影师上路。

    嗯,也有说还有一名助理的。

    反正就这么两三个人,再次启程。

    他们在无锡拍摄水上人家、和农民一起插秧、看老大爷放牛,还和当地小伙儿一起摸鱼。

    (在无锡摸鱼)

    在景德镇看大叔踩泥巴、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