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德国冬奥会 (第3/3页)
“并且通过我们阿拉斯加运动员的努力,帝国的两块奖牌数量,也能排在第九位,超过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
1936年的冬奥会,奖牌基本被欧洲垄断,欧洲以外,也就只有美国,加拿大和东非获得奖牌,其中,美国实力最强悍,美国除了获得一张金牌以外,还有三枚铜牌。
其次就是东非有一银一铜,而加拿大只有一枚银牌。
排在榜首的则是挪威,以十五块铜牌的优势大幅度领先其他国家,有七枚金牌,第二是德国,德国奖牌数量一共十一块,金牌数量五枚。
当然,德国的奖牌数量远超过前世,这得益于其吞并了奥匈帝国,原奥匈帝国就给德国贡献了五块奖牌,其中包括两枚金牌。
不过,这次冬奥会,并不能太说明问题,就比如苏联这个冰雪运动强国,就没有参与其中,如果苏联参与的话,它是有实力竞争榜首的。
前世,苏联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实现了“一鸣惊人”,登顶榜首,这次冬奥会如果有苏联的参与,苏联保底也能进入前三。
理查德就略带遗憾的说:“冰雪运动竞技,苏联没有参与其中,算是一个遗憾,不过,苏联如果参与了对于我们东非和其他国家而言,也就很难获得表现的机会。”
马学森对这一点不置可否,但是他强调道:“即便苏联参加,我们阿拉斯加也能为帝国争取荣誉,而且,阿拉斯加的竞技体育也才刚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阿拉斯加能够为帝国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不仅仅是冬奥会,今年的夏季奥运会,说不定我们阿拉斯加也能有所斩获。”
在1936年,德国申办了两场国际盛会,也就是冬季奥运会和夏季运动会,这显然是阿道夫政府,为了展示德国优越性和政治目的积极推动的。
不过,仅以前段时间的冬奥会来说,德国政府的目的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德国本身位居奖牌榜和金牌榜第二位,而位居榜首的挪威,还有排名前列的瑞典,芬兰,丹麦,这都是阿道夫钦定的所谓“雅利安人”纯正血统。
所以,即便德国只拿了第二,也成功的凸现了所谓的雅利安人“优越性”。
并且,通过奥运会这种国际赛事,阿道夫向世界宣传的“德国和平性”也很成功,虽然本时空间,德国并没有遭受到战败的羞辱,可阿道夫现在还是保持了谨慎,从而麻痹其他国家对德国的警惕,这也是德国积极举办奥运会的政治目的。
谈到今年的德国柏林夏季奥运会,理查德也来了兴致,他说道:“等到八月份,届时才是帝国真正发力的时候,到那时,就不会像之前的冬奥会一样,让你们阿拉斯加苦苦支撑了。”
“本土的体育运动事业,在世界本身就是十分强悍的,可惜,包括本土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所以冬奥会才没有办法参与其中。”
“我敢断言,帝国在今年八月份的柏林奥运会,奖牌榜至少也能排名前三,甚至不包含海外领地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东非的海外殖民地不少,其中发展不错的阿拉斯加,东加里曼丹,棉兰老岛三地,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可以获得奖牌。
当然,这种概率并不大,毕竟这几个地方,本身人口少,经济虽然发展不错,可也只是和其他殖民地或者落后国家对比。
而东非本土本身体育产业就十分发达,更别说东非本土人口高达近两亿,这种情况下,东非如果不能挤入奖牌榜前三,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事实上在体育运动领域竞争中,能够对东非形成威胁的国家,也就只有三个,首先是苏联,不过苏联大概率不会参加,所以可以排除掉,然后作为东道主的德国,最后是美国。
德国的体育实力绝对远比前世强劲,毕竟现在德国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结合体,而前世德国就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榜首,并且大优势领先排在第二的美国,这个时空里,德国体育的竞争力只会更强。
但是,因为东非这个国家的出现,也让德国能否延续“神话”,出现了重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