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神火飞鸦放平 (第3/3页)
上肃杀的气氛,并没有引起战马的不安,反而让战马颇为兴奋。
鼓声再次变得密集,骑兵开始慢步,快步,而后开始冲锋,马蹄声阵阵。
“杀!”无数的喊杀声震天响,穿破了云层,向着极遥远处传去。
骑卒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驱赶和骚扰,真正杀伤要交给纵阵的步兵,骑卒们就像是驱赶羊群一样,不停的驱赶着倭寇陷入纵阵的火线之中。
生命在战场上,就是如此的廉价。
三千对敌军三万,大明京营锐卒,不仅压制住了敌军的冲锋,甚至开始对敌军衔尾追杀。
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胜负已分。
一直到日暮时候,追击才停下,冲锋的三万倭寇,留下了足足上万具尸体,大明军三人一队,在战场上对倭寇进行补刀,防止遗漏。
补刀是个自古以来的好习惯,三人一队,防止敌人的殊死反扑。
第七日,战场才彻底打扫完毕,俘虏一千四百名倭寇,其中也包括了敌人的主帅,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将会和一百四十名倭寇一起上船,回到大明,用以佐证此次战功。
全歼,大明有严格的定义,消灭敌人九成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敌军;使敌人失去全部的抵抗意志,失去重组战斗力的能力。
这三个定义,满足一个,就符合全歼的标准。
熊廷弼用了三千人,完成了他的许诺,全歼了来犯之敌,让敌人失去了重组能力,只能漫山遍野的向着后方溃逃,他没有追击,他来到关东平原的主要目的是占据这里,用自己的办法,试着完成对倭国的王化。
对于战争的结果,熊廷弼并不骄傲,全火器作战对冷兵器的碾压,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大明军伤七十七人,其中重伤七人,三人不治身亡,此战大明军牺牲二十四人,尸骨会火化,骨灰和身份铁牌安葬在西山英烈祠之中。
熊廷弼在写捷报的时候,却有点犹豫,最终,他在捷报上的第一句话是:善胜者无与战,善战者服上刑。
这两句话,前者出自于《老子》,后者出自于《孟子》,意思是: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轻易与人交战;好战的人,只会用武力的人、以杀人为美的人,应该受更重的刑罚。
这句话,戚继光经常告诉所有京营锐卒,是讲武学堂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之后,大明京营建军的第二核心理念,在用兵上,虽胜之而不以美,伐之而不以取强,达致王道。
和戚继光一样,善战者不喜战,越是擅长打仗,善于胜利的将领,越不能被骄纵蒙蔽了内心,要对战场始终充满了敬畏。
熊廷弼很年轻,很气盛,他甚至许下宏愿,想要改变倭国眼下的局势,让倭国真的稳定下来,但他从不骄纵。
写完这句话后,熊廷弼把这次战争的经历,写成了详细的战报。
“李大珰,陛下为何对我如此厚爱?”熊廷弼写完了战报,交给李佑恭的时候,面色有些不解。
他觉得自己没什么特殊之处,一个放牛郎而已,但是他知道自己从十岁起,被陛下见到,就得到了陛下绝对的偏爱,哪怕他在倭国称王称霸,陛下似乎都可以容忍。
“陛下求贤若渴。”李佑恭给了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很合理,但似乎又不太够。
“谢陛下圣恩浩荡。”熊廷弼笑了笑,和陛下的笑容一样的阳光灿烂,就像是汉武帝对霍去病那种偏爱,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酒井忠次要见你。”李佑恭自己也写了战报,他会和水师一起启程回到大明,正好能赶上十月份的天津州阅舰式。
十月天津州阅舰式每年一次,为大明春秋两阅其中之一,主要是为了证明水师忠诚,忠诚需要陛下亲眼所见。
熊廷弼点头说道:“见一见吧。”
酒井忠次是败军之将,但这一战打的有点无头无脑,熊廷弼必须要亲自问问,问问这酒井忠次,为何不怕。
酒井忠次披头散发,身上穿着一件素衣,带着镣铐和脚铐,他看着熊廷弼魁梧的身姿,看着熊廷弼身边面净无须的宦官,酒井忠次面色极其复杂。
“恨不能为大明人。”酒井忠次打量了许久许久,才叹了口气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熊廷弼眉头一皱说道:“看来,你不退兵,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我忠于大人,但大人为了自己的颜面,抛弃了我。”酒井忠次开始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德川家康杀死了自己正室和长子之后,就开始逐渐疏远酒井忠次,从那时候起,酒井忠次陷入了迷茫之中,忠诚,到底是什么?
熊廷弼彻底搞清楚缘由后,摇头说道:“你的君王并非明主圣君。”
明君圣主是不会让忠诚的下属,陷入如此两难的境地,显然,德川家康把自己的罪责,推诿给了下属。
陛下就不会这样,当初禁止抛荒令,是陛下自己想错了,陛下自己认了,把自己的话吃了下去,没有让任何人背负罪责。
世上无完人,陛下从来没想过,塑造一个‘朕与凡殊’的天上人,陛下也会犯错,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的时候也会在政治上有些幼稚的地方,陛下只会把那些挫折,错误,看作是来时的路。
“哎。”酒井忠次叹了口气,不再多言,三天后,他上了船,被当做战利品,送往了大明。
十月的阅舰式没能如期举行,因为十月的时候,渤海湾开始进入结冰期,耽误了阅舰式,渤海湾结冰期只有一个半月,但随着天变到来,这一结冰期还在延长,已经长达两个月的时间,甚至会继续增加。
李佑恭带领船队在密州市舶司的胶州湾下船,胶州湾依旧是不冻港,在十月十七日,李佑恭带着战俘回到了京师。
朱翊钧让李佑恭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在文华殿接见了李佑恭。
李佑恭入殿,举起了手中熊廷弼的捷报,伏地叩首,声透丹墀的说道:“陛下圣鉴:臣奉旨监军,江户将军熊廷弼,率天兵三千鏖战倭寇三万于小田原。”
“我大明水师列阵相模湾,九斤火炮摧其锋,神火飞鸦焚其阵,火铳连环破其胆,鏖战一日,斩首万余,生擒贼酋酒井忠次等千四百有余,我师亡二十四人。此战威震倭国,使倭寇胆裂,东瀛震怖,皆仰圣君威德,天兵奋迅。”
朱翊钧面色十分严肃的说道:“牺牲锐卒,皆为我大明英烈,按制,太子扶其灵柩入英烈祠,兵部、五军都督府知道,做好英烈遗孀子女荣养之事,不得寒将士奋战之心。”
朱常治、戚继光、曾省吾出班俯首说道:“臣等领旨。”
“臣请旨,此战编入《大明军东征记》与《东征英豪录》之中。”高启愚出班俯首请命,他的意思,要继续构建大明赢学,就是真的赢才是赢的赢学。
“理当如此。”朱翊钧准许了礼部的请求。
“陛下圣明。”朱常治、戚继光、曾省吾、高启愚俯首归班。
朱翊钧看向了申时行,面带忧虑的问道:“先生的病,还未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