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能算明白账,但算不明白人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能算明白账,但算不明白人心 (第1/3页)

    叶向高身上有一股暮气,缺少了一股年轻气盛,做事总是思虑周全,在朝廷里待久了就会这样,这也是为何李成梁总是和巡抚们闹矛盾的原因。

    形而上、不切实际、道德崇高的士大夫,总是不能理解李成梁做事的逻辑。

    李成梁又杀人了,李成梁又在里挑外撅,挑唆夷人各部内讧,搞得鸡犬不宁谁都不能安宁,李成梁又在杀良冒功了,只是不肯蓄发,就将人杀死,未免过于残忍。

    李成梁也总是不能理解这些个士大夫的想法,就跟缺根弦儿一样。

    这群天杀的夷人,杀了他李成梁帐下将领、军兵,李成梁非但不能打回去,巡抚还让李成梁再派使者去沟通?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都不肯蓄发了,那就是不肯王化,不肯归附,就是心怀异志,就是反贼!

    地方官和朝廷来的朝廷命官,在道德、政策执行、立场等等问题上,都有着极大的冲突。

    话不投机半句多,时间一长,矛盾就开始加剧,李成梁和巡抚之间的矛盾,很快就会闹到皇帝面前。

    在朝堂眼里,李成梁和巡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很容易被认定为李成梁在拥兵自重,在谋求自立,而李成梁为了避免被指责,不可避免的拥兵自重、养寇自重,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万历初年,李成梁拥兵自重的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侯于赵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笨,他就是垦荒,增加粮食产量,让辽东农业,从入不敷出变成了略有结余,而后用结余继续垦荒。

    用不断扩大的地盘、田产、山林山货等产出,用增量来掩盖致命的央地矛盾,在发展之中解决问题。

    朝廷看到了辽东的不断发展,肯定李成梁的贡献,李成梁拥兵自重是为了开拓,也有了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去说服朝中士大夫们。

    最终在发展的大局之下,朝廷和辽东地方,求同存异,朝廷给李成梁世袭侯爵,换李成梁离开辽东,避免辽东真的向藩镇滑落;李成梁坐拥开拓之功,也不用过分担心被卸磨杀驴。

    “下令各县,准备烧荒。”叶向高又给师爷下了道命令。

    “叶知府,这烧荒是不是有待商榷啊,这这…”师爷吓了一大跳,没想到一向儒雅随和的叶向高,居然下了如此残酷的命令。

    “太慢了,贼人打过来,就对他们清缴,一些个表面上归顺的熟番,却和这些生番里外勾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防不住,传令吧。”叶向高仔细想了想,还是坚持命令。

    他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迁徙府治所在;第二把火,烧向了严格执行十分有争议的蓄发令;第三把火,就是真的去烧火。

    “我知道烧荒是什么,不用提醒我,朝廷问责下来,我一力承担,下令。”叶向高看师爷还有话要说,解释了一句。

    秋风萧萧边草黄,每到秋天的时候,大明卫军就开始出塞烧荒,烧出一个隔离带来,让草原人不敢南下,烧的久了,草原荒漠化会加剧,这项政策执行了近两百年了。

    烧荒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手段,不光是一把火,而是烧荒、水源投毒、伐木清林、烧山、闭市、驱虏剿夷等等一整套的政策。

    自隆庆四年议和之后,大明履行了和俺答汗的合约,取消了这种手段。

    就像是王崇古为首的晋人们的赶马捣巢、印子钱等,很少见于史册一样,只有寥寥数语可以去猜测,关于烧荒的残忍,大多数都是一笔带过。

    尤其是隆庆议和、大明再伐俺答、绥远王化之后,烧荒这种事,就逐渐被春秋笔法所抹去。

    人都这样,记性不好,过个二三十年,大家都会逐渐忘记,烧荒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记忆了。

    现在,叶向高将它拿了出来,就是加速吉林等地的开拓速度,配合朝廷迁民政策,将辽东这片在天变之下会成为龙兴之地的地方,彻底占据,防止生变。

    “是。”师爷遵命。

    烧荒这政令一出,叶向高的名声怕是要和凌云翼坐一桌去了。

    叶向高之所以下这道命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吉林局势,再这么‘你侬我侬’下去,不知道多少孩子,要和他当初一样,出生在旱厕之中。

    既然有现成的办法,加速大明对辽东的王化,既然一定要有个人来做那个罪人,为何不能是我呢?

    叶向高翻动着各地文书,他在吉林府,对一句话理解更深,那就是不要低估肉食者一厢情愿的破坏性。

    上一任吉林知府是狼狈回到腹地,吉林知府曾下令剿灭黄鼠狼。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这句歇后语,被人广为所知,吉林知府一想,百姓好不容易养的鸡,都被黄鼠狼叼走了,简直是岂有此理,下令剿灭黄鼠狼。

    很快,就出现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儿,老鼠泛滥成灾。

    格物院派了三名农学博士,最终完成了解释,黄鼠狼在辽东被叫做黄大仙,保家仙,但为何如此,却没几个人说得清楚,农学博士把这民俗的渊源解释清楚了。

    黄鼠狼是杂食动物,它的性情十分凶残,几乎什么都吃,但它主要食物是老鼠和野兔,农学博士们解剖了数百只黄鼠狼,确定了一件事,一只黄鼠狼一年能吃掉三千只老鼠、田鼠,而这三千只老鼠一年要消耗掉近两千斤的粮食。

    但凡是黄鼠狼多的地方,老鼠就少,百姓就少丢粮食,久而久之,百姓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把黄鼠狼当成保家仙、黄大仙了。

    叶向高一上任,就取消了关于黄鼠狼的猎杀令。

    这种肉食者的一厢情愿,破坏性极大。

    上一任一共干了四年,牧民、农户、猎户,一共猎杀了数万只黄鼠狼,导致整个吉林都有鼠灾的隐患了,不得已,辽宁抓了三千只黄鼠狼,投放到了吉林地方。

    之所以不放养野猫,是猫不适合辽东,辽东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野猫冬天会冻死的。

    上一任还做了一项错误的决策,解散营庄。

    吉林府垦荒,用的是营庄法,所有的田亩都是营庄集体共有,所有的垦荒照准,都是发给营庄,而非个人。

    营庄收成的三成要交给辽东卫所,剩下的七成归营庄,因为缺少账房,营庄的分配简单粗暴,大小不算,按人头,平均分配。

    侯于赵、李成梁当然知道这个制度不好,因为大小不算,那小孩子又干不了多少活,襁褓里的娃娃不能干活,女子就是干活比男丁少,奸诈的农户们,岂不是要多生孩子来分粮食?连女娃子也要养活?

    这其实就是侯于赵、李成梁的目的,就是让人多生孩子,充实辽东,辽东的汉人还是太少了,看起来四百万汉民很多,可是这辽东如此广袤的土地上,真的太少太少了。

    这个制度已经执行了长达十八年之久,因为缺少账房,这种制度,很快就有了缺陷,那就是各营庄都有那么几个聪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badaoge.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